工银医疗保健股票
(000831.jj)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5.73万
成立日期2014-11-18
总资产规模
32.85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股票型当前净值2.3390基金经理赵蓓丁洋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106.32%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79%
备注 (1):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00083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宋炳珅2014-11-182018-08-283年9个月任职表现10.68%--46.70%--
赵蓓2014-11-18 -- 10年1个月任职表现8.79%--133.90%-35.30%
谭冬寒2016-09-022022-06-145年9个月任职表现15.38%--128.71%-35.30%
丁洋2023-05-05 -- 1年7个月任职表现-14.57%---22.5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赵蓓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兼任投资经理1610.1赵蓓女士:硕士,曾在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助理。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研究部副总监、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2014年11月18日至今,担任工银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28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2月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7月30日至2019年12月23日起担任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05月20日担任工银瑞信科技创新6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4-11-18
丁洋本基金的基金经理61.6丁洋:男,博士研究生,7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研究员;2017年12月1日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研究部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23年5月5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5-0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海外方面,三季度海外经济增长动能延续走弱,但韧性仍然较强,通胀压力缓解以及增长动能放缓背景下,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022年3月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首次降息。我们认为美国经济或将实现软着陆,不过考虑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滞后性,预计接下来3-6个月海外市场或仍将在增长放缓与货币宽松交易之间波动切换。  国内方面,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仍然偏弱,中采PMI指数处于荣枯线以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召开时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后续政策部署均超出市场预期。整体上看,政治局会议表态对市场信心修复有积极意义。伴随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经济有望逐渐企稳。  市场方面,三季度A股先抑后扬,9月政治局会议后宽基指数快速反弹并创出年内新高。其中,创业板指和科创50在三季度领涨,沪深300涨幅也达到16.1%。分中信一级行业看,三季度非银金融、综合金融、房地产行业领涨,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表现靠后。风格层面看,三季度前期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9月下旬后大盘成长转为占优。  报告期内本基金延续顺应产业和时代发展方向的配置思路,通过自上而下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的策略,在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板块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在细分领域和个股上进行再平衡。  今年三季度院内诊疗量环比二季度稳中有升。同时从三季度开始,去年因为医药行业整顿,“二阳”导致的高基数效应逐步消除,也使得医药板块整体增速略有提升。国内政策方面,医药行业整顿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市场担忧医保筹资端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医保政策的边际收紧。海外市场方面,一方面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周期,海外流动性有所改善,或利好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另一方面,美国大选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中药行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2024年有基药目录调整等利好政策有待落地。我们仍然看好那些过去几年管理确实有改善,能够穿越疫情周期而长期稳健成长的中药公司,因此我们对于中药板块仍然维持超过基准的配置比例。  创新药板块整体受益于美联储的降息周期。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海外跨国药企的认可,行业近2年掀起的“license-out”热潮就是这一产业趋势的具体体现。而在“资本寒冬”和监管收严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供给侧改革”。这对于产品进度靠前,研发执行力强,资金储备雄厚,销售兑现能力强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或是利好,因为未来行业“内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因此我们对于研发实力强,产品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也增加了配置。而对于创新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海外的投融资和创新药研发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但中国CXO龙头企业遭遇潜在制裁风险使得CXO板块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三季度我们略微增加了对于CXO行业的配置,但整体仍然维持低配。而对于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来源的CXO公司,虽然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景气度仍没有迎来明显改善,但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未来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国内新药研发需求的拐点。  从今年一二季度来看,消费医疗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因此我们整体维持低配。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近视防控渗透率提升、种植牙降价放量和医美等中长期行业趋势。随着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医药消费类板块整体迎来了强劲反弹,我们认为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较为乐观的预期,后续需要看到更明确的基本面拐点。  稳健成长类板块,我们关注低估值集采出清的化药,医药商业,血制品等板块。在经历了集采出清,传统主业的稳定之后,近年来不少传统仿制药企业转型创新药研发已经初见成效,也有出海的成功案例,未来值得持续保持跟踪。医药商业板块中,医药流通则属于估值最低但供给端稳定,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板块,中长期有望持续获得超过GDP的增长,分红率也有提升的潜力。  本组合在9月中旬以后负超额收益有所扩大,主要原因包括:1)基于行业基本面和市场风险偏好,三季度本组合对于中药,医药流通等防御性板块超配较多,这些板块在本轮反弹中涨幅较为落后;同时因为基金基准中部分权重股基本面存在压力,本组合低配医疗服务,医美,疫苗,CXO,而这些板块在本轮反弹中涨幅居前;2)组合中一些小市值公司尤其是biotech公司在三季度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遭遇“流动性危机”,短期回撤较多,但自9月底反弹以来情况有所缓解。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宏观经济持续承压,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持续影响经济增长,消费和出口数据在二季度也有所转弱。A股市场市值因子的影响明显,大盘价值风格占优,报告期内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中证2000指数涨幅分别为1%、-9%、-17%、-23%。银行、公用事业和能源等高股息资产表现较好,消费、医药和TMT等成长资产表现较弱。  本基金投资聚焦在医药行业。在医药行业层面,因为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事件的发酵,美国对注射器和手套等防疫物资加征关税,欧盟对国内医疗器械出口欧洲启动调查等事件的扰动使得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担忧再度升温。而在国内政策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加快创新药等行业发展,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对于创新药行业支持和呵护的态度非常明显。6月以来,对于医保零售药店进行价格治理的一系列文件和药品比价的专项行动引起了市场对于药店盈利能力潜在受损的担忧,并引发了药店和中药OTC板块的大幅回调。院内诊疗相关的方向在2023年三季度受到监管政策影响后,从2023年四季度以来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但2024年上半年相关公司普遍存在业绩高基数的压力。此外2023年5-6月存在“二阳”的高基数,也使得感冒发烧类药品占比高的公司在今年二季度面临业绩的高基数。  报告期内本基金延续顺应产业发展方向的配置思路,通过自上而下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的策略,在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板块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在细分领域和个股上进行再平衡。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整体较为稳定。从医药行业层面,因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事件的发酵,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担忧再度升温。而在国内政策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加快创新药等行业发展,国家对于创新药行业支持和呵护的态度非常明显。院内诊疗相关的方向在2023年三季度受到反腐扰动后,四季度以来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但2024年上半年相关公司普遍存在业绩高基数的压力。  报告期内本基金延续顺应产业和时代发展方向的配置思路,通过自上而下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的策略,在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板块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在细分领域和个股上进行平衡。  随着医药行业反腐行动的常态化,院内诊疗也在稳健的恢复中,但今年上半年相关公司普遍仍存在业绩高基数的压力。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疫情、医疗反腐、集采等负面影响的逐步出清,医药板块有望重新回到疫情前相对平稳增长的轨道上。我们在投资中仍然回避超适应症滥用的院内处方药以及医疗价值不高的利益品种,对于股价中还没有充分反映反腐带来的业绩下修预期的公司也会更加谨慎。而对于中长期前景不受影响,反腐带来的业绩下修市场已经反应充分的公司则会择机增持。  中药行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2024年有基药目录调整等利好政策有待落地。虽然部分公司在2023年底和2024年1季度存在业绩高基数的“一过性”影响,我们认为对于那些过去几年管理确实有改善,能够穿越疫情周期而长期稳健成长的中药公司,仍然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因此我们对于中药板块仍然维持超过基准的配置比例。  创新药板块整体受益于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海外跨国药企的认可,行业近2年掀起的“license-out热潮”就是这一产业趋势的具体体现。而在“资本寒冬”和监管收严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供给侧改革”。这对于产品进度靠前,研发执行力强,资金储备雄厚,销售兑现能力强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是利好,因为未来行业“内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因此我们在一季度对于研发实力强,产品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也增加了配置。而对于创新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虽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海外的投融资和创新药研发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但中国CXO龙头企业遭遇美国议员提案打压的事件使得CXO板块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我们也适当降低了投资组合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暴露。而对于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来源的CXO公司,虽然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景气度仍没有迎来明显改善,但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未来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消费医疗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因此我们整体维持低配。我们继续持有消费行业中业绩确定性较高的龙头标的和存在业绩估值弹性的alpha标的,仍然看好近视防控渗透率提升、种植牙降价放量和医美等中长期行业趋势。  稳健成长类板块,我们关注血制品,医药商业,以及低估值集采出清的化药等板块。血制品行业属于资源性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行业整合加速,如果行业需求继续保持高位,有望出现采浆量和吨浆利润持续增长的逻辑。医药商业板块中,零售药店还有3-5年的集中度提升阶段,个账改革和医保统筹短期红利体现,医药流通则属于估值较低但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板块,中长期有望持续获得超过GDP的增长,分红率也有提升的潜力。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资本市场表现承压:一季度疫情管控放开,市场出现短暂的经济恢复预期;二季度市场预期开始走弱;三季度以来,社零、社融和出口等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市场进入弱预期、弱现实的状态;四季度经济有触底迹象,但政策发力较为克制,市场持续担忧房地产和地方债“灰犀牛”风险的蔓延,对风险资产的偏好持续降低。此前高景气的成长赛道普遍出现估值和盈利的双杀。  2023年的医药板块行情也是一波三折,春节前市场对于疫情放开后经济快速恢复抱有很高的期望,受益于疫后复苏类的公司股价表现较好。但从春节后开始,市场逐渐感觉到宏观经济呈现弱复苏的态势,需求恢复不如预期中强劲,因此消费医疗板块承压,国内的新药研发景气度恢复也较缓慢,只有院内诊疗相关的方向仍然维持了旺盛的需求,中药板块也因为受益于疫情放开而在业绩方面出现比较优势。三季度医药行业遭遇医疗反腐,院内诊疗相关的方向在三季度因为医药反腐的影响受到扰动,相关公司的股价遭遇回撤。四季度医药反腐行动仍在延续,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已经渐渐清晰。医药反腐短期内对于新产品入院和推广,以及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的负面影响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恢复,但仍未回到反腐前的“正常”水平。我们在投资中仍然回避超适应症滥用的院内处方药以及医疗价值不高的利益品种,对于股价中还没有充分反映反腐带来的业绩下修预期的公司也会更加谨慎。而对于中长期前景不受影响,反腐带来的业绩下修市场已经反应充分的公司则会择机增持。  报告期内本基金延续顺应产业和时代发展方向的配置思路,通过自上而下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的策略,仍然维持中药、创新药、创新产业链、消费医疗、器械等板块的布局,在细分领域和个股上进行平衡,适当降低仓位集中度。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随着医药行业反腐行动的常态化,院内诊疗也在稳健的恢复中,但因为去年监管收紧、二阳导致的高基数效应,今年上半年医药板块相关公司仍存在一些业绩增长压力。而从今年三季度开始,随着疫情、行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等短期因素的逐步消除,医药板块有望重新回到疫情前稳健增长的轨道上,因此我们对医药行业下半年的行情并不悲观。我们在投资中仍然回避超适应症滥用的院内处方药以及医疗价值不高的利益品种,对于股价中还没有充分反映行业集中整治行动带来的短期影响的公司也会更加谨慎。而对于中长期前景不受影响,业绩短期波动市场已经反应充分的公司则会择机增持。  中药行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2024年有基药目录调整等利好政策有待落地。我们认为对于那些过去几年管理确实有改善,能够穿越疫情周期而长期稳健成长的中药公司,仍然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因此我们对于中药板块仍然维持超过基准的配置比例。  创新药板块整体受益于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海外跨国药企的认可,行业近2年掀起的“license-out热潮”就是这一产业趋势的具体体现。而在“资本寒冬”和监管收严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供给侧改革”。这对于产品进度靠前,研发执行力强,资金储备雄厚,销售兑现能力强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是利好,因为未来行业“内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因此我们在上半年对于研发实力强,产品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也增加了配置。而对于创新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虽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海外的投融资和创新药研发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但中国CXO龙头企业遭遇潜在制裁风险使得CXO板块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我们也降低了投资组合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暴露。而对于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来源的CXO公司,虽然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景气度仍没有迎来明显改善,但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未来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国内新药研发需求的拐点。  从今年一二季度来看,消费医疗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因此我们整体维持低配。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近视防控渗透率提升、种植牙降价放量和医美等中长期行业趋势,但需要耐心等待相关行业的经营拐点。  稳健成长类板块,我们关注血制品,医药商业,以及低估值集采出清的化药等板块。血制品行业属于资源性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行业整合加速,如果行业需求继续保持高位,有望出现采浆量和吨浆利润持续增长的逻辑。医药商业板块中,医药流通则属于估值最低但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板块,中长期有望持续获得超过GDP的增长,分红率也有提升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