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品质生活股票
(000867.jj)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5-01-21
总资产规模
5,390.22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股票型当前净值1.3140基金经理吴心怡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31.21%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2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华宝品质生活股票(000867)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胡戈游2015-01-212018-11-133年9个月任职表现-4.45%---15.92%--
汤慧2021-04-102022-10-191年6个月任职表现-2.07%---3.12%--
光磊2015-04-092021-04-106年0个月任职表现9.73%--74.54%4.09%
薄玉2022-10-192024-03-121年4个月任职表现-12.76%---17.35%--
吴心怡2024-03-12 -- 0年4个月任职表现-10.12%---10.12%--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吴心怡本基金基金经理92.6吴心怡:女,2015年8月加入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助理分析师、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2024-03-12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二季度上证指数下跌2.43%,沪深300下跌2.14%,创业板指下跌7.41%。二季度涨幅靠前的板块包括银行、电力、交运、煤炭、电子,涨幅靠后的板块包括消费者服务、传媒、商贸零售、计算机、轻工。  二季度我们加仓了汽车、家电,减仓了化妆品等内需可选消费。二季度组合调整的核心思路是在消费品公司中找到具备足够出海竞争力的企业。尽管当前地缘环境复杂,中国企业出海面临了关税、双反、高企的海外运营成本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认为在内需中低速增长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将是头部公司不得不啃下的硬骨头,且在国内积累的产业链优势给企业创造了去海外投资的有利条件。在地缘压力的倒逼下,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从简单的出口贸易转型为深度本土化的出海投资,出海投资对企业资本投入强度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显著高于货物出口,也意味着头部企业的份额会进一步集中。我们看好未来在消费品行业能够出现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寻找增长,尤其是结构性的需求增长。我们相信经济转型的过程对消费者心态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会更多出现在非物质需求的层面,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会更加理性、苛刻。作为投资人,我们也会以更加严苛的标准评估公司的增长潜力和竞争能力,并将股东回报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对权益市场保持乐观,虽然国内经济复苏短期有波折,但我们对中期有信心。中国最底层的优势是人民,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和勤奋是我们抵御外部风险的武器。地缘风险的存在会是未来常态,但我们依然对底层优势抱有信心。我们将坚持着眼长期、兼顾短期的原则,持续优化组合,感谢持有人的耐心和信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上证指数上涨2.23%,沪深300上涨3.10%,创业板指下跌3.87%。一季度涨幅靠前的板块包括石油石化、家电、银行、煤炭、有色,涨幅靠后的板块包括医药、电子、房地产、计算机、化工。春节后国内投资、开工疲弱,资产价格和国内需求为主的大宗商品普遍下跌。映射在资本市场,投资人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高股息资产和以资源品、出口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需求。  过去几年,我们从中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和寻找增量的难度明显提升。我们在越来越多的行业看到了挤压式增长,头部企业或是依靠品牌力,或是依靠优势产能在存量市场中获取份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持续将仓位集中在了更少的公司上。在政策引导和理性决策下,越来越多企业家看到高ROI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并愿意更多得通过回购和分红回报股东。我们坦然面对增长放缓,并且认为这对投资不一定是坏事,以较长的久期看,当股东回报在企业决策中的权重提升时,即使增长放缓,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给到股东的回报未必会下降。  我们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寻找增长,尤其是结构性的需求增长。我们相信经济转型的过程对消费者心态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会更多出现在非物质层面,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会更加理性、苛刻。作为投资人,我们也会以更加严苛的标准评估公司的增长潜力和竞争能力,并将股东回报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对权益市场保持乐观,虽然国内经济复苏短期有波折,但我们对中期有信心。中国最底层的优势是人民,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和勤奋是我们抵御外部风险的武器。地缘风险的存在会是未来常态,但我们依然对底层优势抱有信心。我们将坚持着眼长期、兼顾短期的原则,持续优化组合,感谢持有人的耐心和信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全年国内经济前低后高。开年在放开背景下,各个产业、实业界、资本市场对经济复苏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二季度起经济和消费的增长未达预期。电商渠道的双12增速弱于双11增速,说明内需有待提高。从出口角度来说,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使得国内的出口整体偏弱,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速较好。看海外经济,美国经济在强财政政策支出背景下,经济韧性强,并且在消化完疫情期间累积的库存后,又进入了新一轮补库存阶段。我们仍然觉得美国的经济韧性会延续到2024年。  从市场风格上来看,23年资本市场整体全年都在反应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资金不断在寻找和经济相关度不高的个各类子行业。上半年来看,主要是聚焦在人工智能的软硬件方向,下半年市场聚焦在医药反腐边际弱化的背景下,对医药行业有一定的修复。反观大消费行业,一季度资本市场及实业界对放开之后的经济复苏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值,春节返乡人群激增背景下也带来了大众价格带消费的高增长;但随着出口增速放缓,房地产降幅未收窄的背景下,二季度经济和消费的增长显出疲态。到了三四季度,我们高频跟踪的重要节庆、双11、双12等关键节点,消费增速不及预期,从而使得整个资本市场的大消费板块股价下跌,对基金净值造成了一定拖累。  从本基金运作上,全年聚焦在大消费板块,没有参与人工智能等市场热点,基金持仓没有偏离整个大消费板块。上半年聚焦在消费复苏假设下做了顺周期消费的反弹,下半年适当参与了医药板块的医疗复苏,反腐边际环比改善之后带来的估值修复,略减配和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高资产的配置比例,并适当增加了出口业务占比高的中国优秀的消费类上游制造业机会,增加了低估值类、低关注度,存在边际环比改善类的行业中的好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国内经济延续了二季度趋势,投资、出口、内需都相对疲软。地产行业不断降速,海外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偏弱,使得我们的出口也比较弱,内需在宏观经济一般的背景也是格外的孱弱。大的消费环境孱弱,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都相对偏弱。7月底的重要会议国家也不断释放出来刺激经济的政策,适当放松地产管控来再度平衡供需关系,财政手段也在不断转向宽松,只是从政策颁布到最终落实到经济增速上,还需要时间,大概率上市公司的单三季度增速环比还会降速。但我们也看到CPI从上半年负值转向微正,被动去库存也在路上,我们仍然相信经济在弱复苏,只是这个复苏力度较弱。看海外经济,美国经济展现了很强的韧性,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更超预期,美国居民手中的超额储蓄率也使得他们在较高的通胀环境下仍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同时去年因为全球供应链受阻从而在渠道多备的货也逐渐在消化,从而进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  从市场风格上来看,在国内经济偏弱,流动性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更适合宏大叙事类的投资风格,整个市场对人工智能及其各类应用方向的投资机会进行了追捧,并对消费板块有一定的虹吸效应,从而使得消费板块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但即使在这样的宏观环境及市场风格下,我们努力遵守自己的风格和投资范围,尽量在消费板块寻找自下而上的个股性机会。比如部分高成长低估值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比如部分公司在内部机制激活之后带来的巨大改革潜力。  从本基金的运作上,我们适当减少了和宏观经济相关度非常高的资产配置,增加了中国优秀的消费类上游制造业机会,增加了低估值类、低关注度、存在边际环比改善类的行业中的好公司。结合我们上面分析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买得便宜也就是一定程度的低估值,将是投资的安全垫。我们寻找中国优秀的消费品上游的制造业企业,能够用中国的制造效率和成本优势来提升全球的市占率,我们广泛地寻找公司自身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后带来的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不限于国企改革,不限于股东变化,不限于渠道改革等),从而来抵消偏弱经济的负向影响。并且也不断寻找有存在从零到壹的新兴领域,来适当增加组合的弹性。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进入2024年,国内经济预计逐步复苏,伴随着国家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不同城市层级递进的地产放松政策,增加特别国债等财政刺激手段,对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手段,我们期望经济增速逐步提升。展望国际宏观经济,虽然国际政治局势仍然比较混乱,也是几个重要政治体的换届年,但欧美几个重要政治体的经济逐步进入软着陆阶段,甚至体现出来很强的经济韧性。  展望2024年国内资本市场,各类权益资产都交易在过去5-10年的历史最低分位数,隐含的行业及公司增长预期都非常低,继续大幅压缩估值的空间是不大的。我们会不断循着相对景气度及估值匹配度来做组合配置,目标寻找低估值、高自由现金流,行业分化背景下还能提升市占率的优秀公司,并通过低估值来做安全边际;适当增加国外业务收入占比更高的权益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