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安泰回报混合
(002331.jj)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6-03-23
总资产规模
2.14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5119基金经理任翀马敦超管理费用率1.0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52.48%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0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泰康安泰回报混合(00233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彭一博2016-03-232017-11-091年7个月任职表现1.58%--2.59%--
任翀2016-03-23 -- 8年4个月任职表现5.08%--51.19%-5.08%
陈怡2017-11-092023-07-255年8个月任职表现6.08%--40.06%-5.08%
马敦超2022-10-14 -- 1年9个月任职表现3.81%--6.8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任翀本基金基金经理168.3任翀:男,金融MBA。2015年7月加入泰康公募,现任泰康基金固定收益基金经理。2016年3月23日至今担任泰康安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8月30日至今担任泰康安益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2月26日至今担任泰康安惠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1月1日至今担任泰康安悦纯债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2月27日-2023年12月12日担任泰康瑞坤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3月14日至今担任泰康裕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5月27日-2021年5月7日担任泰康安业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9月17日-2024年1月12日担任泰康安欣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2月28日至今担任泰康悦享90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中国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投资经理、安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等职务。2016-03-23
马敦超本基金基金经理91.8马敦超: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2022年5月加入泰康公募,现任泰康基金股票基金经理。2022年10月14日至今担任泰康安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泰康申润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1月5日至今担任泰康裕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战略与市场研究部战略规划与项目管理专员、哈纳斯新能源集团发展规划部业务总监、副部长和总裁助理、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权益投资一部高级投资经理等职务。2022-10-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宏观经济方面,二季度延续了弱势运行、结构分化的特征。出口延续偏高景气,工业生产继续有韧性,但需求侧的表现偏弱,居民部门的边际储蓄倾向有继续抬升的迹象。二季度宏观一大新增变化是,M2和社融等金融指标快速下行,既反映了禁止手动补息等金融挤水分政策的影响,又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体现。政策有所发力,效果仍有待观察,改变当前局面的难度较大。  债券市场方面,收益率继续震荡下行,长端债券均有亮眼表现。央行多次引导长端利率预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利率下行的节奏;但在经济需求不足、地产等政策效果不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较强的背景下,利率呈现较强的下行趋势。风险资产表现不佳、广义信用债供给偏少而需求较为旺盛等因素,则加强了这一趋势。  固收投资上,我们在二季度保持了中性的杠杆和久期,持仓仍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二永债为主,辅以长债波段交易,部分增厚了组合收益,同时严格防范信用风险。转债整体保持较低仓位。  二季度国内经济总体偏弱,制造业PMI缓慢下行,工业品价格指数同样偏弱,PPI指数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同比跌幅有所收敛,但工业企业盈利现状依然不佳。在过剩产能没有得到明显去化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工业企业盈利将持续承压。二季度重磅地产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的确刺激了一些刚需购房,但我们认为购房信心更多的是来自于未来收入预期的改善,而不仅仅是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的下降。此外,二季度中国M2增速和社融增速都出现明显下台阶现象,两者规模增速与名义GDP进一步匹配,股市剩余流动性承压。总体来说,现在国内经济正处于从债务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整期,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存量博弈现象和结构化行情会继续存在,我们仍会保持对国内经济的基本信心,并尽可能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将超跌和低估值的领域作为获取绝对收益的主要阵地。  权益操作方面,我们延续追求绝对收益和喜好低估值的投资理念,二季度产品权益仓位有所下降,主要是减仓了明显上涨的有色股。目前产品持仓股票多为低估值、高派息的低波稳健标的。后市我们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投资理念,在控制波动率的基础上获得绝对回报,并在获得绝对回报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相对收益,持续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宏观经济方面,一季度体现了经济转型的特征。传统部门的代表如地产继续处于调整周期,基建则延续了宏观增速尚可但微观化债承压的特征。但出口部门受益于外需总体景气度较好,制造业PMI在3月份也回到50上方。消费则呈现出春节期间偏强、春节过后一般的特征,持续性有待观察。  债市方面,一季度债券利率延续了震荡下行趋势;固收投资上,我们在一季度保持了较高的杠杆和组合久期,为投资者贡献了较好的超额收益。转债方面,一季度小幅加仓了高YTM品种,整体保持低仓位。  总体来说,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国内经济有所好转,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前二月同比增长9.4%,增速比整体投资高5.2个百分点,成为稳经济、稳投资的重要支撑。同时,3月PMI重回荣枯线上方,生产旺盛,出口需求和订单数据偏强。此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前二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都快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前二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出1.6个和0.5个百分点。  权益市场方面,一季度A股市场波动率加大,主要宽基指数均先跌后涨,小盘指数和微盘股指数的波动尤其更大,先是1月暴跌,随后2月暴涨。从一季度整体情况来看,A股市场具有大盘占优和价值占优的特点,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均有一定的上涨,红利指数涨幅更是领跑全市场。此外,不可否认的是,A股存量博弈现象和结构化行情依然明显,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波动率和回撤控制更加重要,但也更加困难。  权益操作方面,一季度以来我们延续追求绝对收益和喜好低估值的投资理念,主要是减仓了明显上涨的火电股和有色股,加仓了估值便宜和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的航运股,以及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械股,目前产品持仓股票多为低估值标的。后市我们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投资理念,在控制波动率的基础上获得绝对回报,并在获得绝对回报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相对收益,持续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宏观经济方面,2023年是压力逐步呈现的一年,年初由于疫情放开有一定修复,但在此后房地产和消费等压力凸显。四季度通过增发特别国债等方式对冲了经济下行,但全年通胀偏低迷的情况延续。回顾2023年,在国内经济层面,一季度疫情高峰冲击过后国内经济运行良好,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制造业PMI均在51的上方运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进入二季度,疫情解封红利走向终结,地产销售回落,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旺,信心不强,叠加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国内生产,4月制造业PMI快速回落至49.2,5月跌至48.8,6月略微反弹至49.0,但依然处于荣枯线以下。三季度国内经济企稳反弹,制造业PMI连续回升,工业品价格跌幅收窄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加快修复,8月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实现正增长,同时政策面暖风不断,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和活跃资本市场,随后央行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和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认房不认贷政策。四季度制造业PMI和工业品PPI指数均有所回落,国内经济再次走弱。  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利率走出了“N”字型,利率在一季度窄幅震荡、二季度到8月份前后明显下行,与经济运行的节奏基本一致。9-11月由于资金制约、特别国债增发等因素,利率出现一定调整,但12月的提前配置行情又重新带来利率下行。  固收投资上,年初和年底两个利率较高时点保持了高仓位和高久期,在控制回撤的同时,为投资者贡献了一定超额收益。转债方面,仓位11月中下旬大幅下调至0.4%以下,规避了年底的大跌。  在权益市场方面,一季度权益市场上涨,尤其是前二个月有不错的赚钱效应,但两会后经济复苏的强预期有所减弱,顺周期方向下跌,房地产行业领跌,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经济大涨,TMT领涨,AI等相关题材成为市场热点。二季度行业表现分化明显,TMT表现依然占优,地产、化工等顺周期行业跌幅较大,食饮、电新、医药等热门赛道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三季度股市表现依旧不如人意,但风格明显切换,成长股明显承压,AI、机器人等主题跌幅最大,低估值的周期股表现较好,如煤炭、石油石化和有色等。四季度股市跌幅年内最大,市场风格不太清晰,成长股和周期股表现均不佳,地产和建材领跌。  在权益投资操作上,1月和2月上旬我们以加仓为主,加仓方向主要为化工、有色等顺周期行业,3月中旬我们对部分持仓的顺周期个股进行减持兑现。二季度我们继续减仓部分顺周期股票,同时加仓以扎实的低估值和稳定的高派息为特征的金融和能源股。三季度我们的持仓继续向低估值的金融、能源、有色和交运行业集中,并在9月底大幅减持有色、能源和交运的持仓以兑现收益。四季度我们减持部分超涨的金融和交运个股,并卖出了持仓不多的地产股,总体持仓变动不大。从全年的视角来看,我们较好地贯彻了低估值和逆向的投资原则,特别是在下半年有效地控制了组合波动率,同时也跑出了不错的超额收益,这些收益主要来自于二季度买入的金融股、能源股和有色股。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宏观经济方面,三季度宏观经济总体处于偏弱运行的底部区域,但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尽管地产政策有所放松,但地产部门表现仍然疲弱。与此同时,出口在极低增速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定反弹,PPI、工业名义库存、企业利润也从低位出现了小幅改善,PMI在9月份也回升到50上方。  债券市场方面,利率运行节奏基本上与基本面节奏一致。7月份由于经济数据仍在下滑通道,利率继续下行;8月开始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经济低位企稳的迹象陆续出现,利率有所反弹。此外,流动性环境也在9月份有所变化,资金利率回到政策利率上方运行,给债券特别是短端品种带来制约。  权益市场方面,总体来说,三季度国内经济企稳反弹,同时政策面暖风不断。制造业PMI指数从6月到8月连续三月回升,7月和8月PPI同比跌幅持续收窄,8月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也企稳回升,价格指数和存货指数均指向自8月开始国内已经进入到主动加库存阶段。工业品价格跌幅收窄带动企业利润恢复明显加快,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转正至17.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当月利润首次实现正增长,三大门类利润均有改善,七成以上行业利润回升。三季度国内政策面同样看点较多,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召开,超预期地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和活跃资本市场。随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减半征收印花税,央行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和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认房不认贷政策,不少二三线城市也同时采取取消限购政策来刺激楼市。和积极的基本面和政策面相比,三季度股市表现不尽如人意,北向资金大幅流出,成长股明显承压,AI、人形机器人和电新等成长方向跌幅最大,相比之下,不太被人关注的低估值传统周期行业表现较好,比如煤炭、石油石化和有色金属。目前投资者信心普遍低位,同时股市估值和热度也处于低位,展望后市,股票市场存量博弈现象和结构化行情仍将继续,我们会依旧保持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并尽可能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将超跌和低估值的行业和个股作为获取绝对收益的主要阵地。  固收操作方面,我们认为随着PMI、PPI等关键指标在6、7月份陆续见底,我们降低了二级资本债占比和组合久期;另一方面,7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对城投债形成一定利好,小幅增加了短久期城投债仓位,整体组合久期和仓位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转债方面,仓位维持在5.5%左右,把持仓聚焦于低估值品种,周期成长、金融、消费是我们的主要投资方向。  权益操作方面,三季度以来我们延续追求绝对收益和喜好低估值的投资理念,减仓持仓不多的成长股,更加聚焦以估值低、现金流好、负债低和高分红为特征的价值股,加仓煤炭股、有色股和金融股,同时买入超跌的钢铁建材股和优质地产股,目前产品持仓股票超过半数为低估值高派息的低波稳健标的。后市我们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投资理念,在控制波动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绝对回报,持续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宏观经济实际增速可能震荡筑底,力保GDP目标实现,但名义GDP的压力或将持续较大,改善通胀预期和微观主体盈利的挑战较大。居民部门面临着资产负债表需要修复的约束,房地产和消费信心都需要提振。政策在2024年将继续扮演较为关键的角色。  2024年,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的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地产和化债依然会是两大关键问题。我们预计地产行业仍将负重前行继续寻底,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下行以及地产投资萎靡不振,必然会给内需带来较大的压力。城投化债越来越成为我们评估经济内生潜力的重要变量,在当前严控城投新举债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依托土地财政和大额举债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制造业陆续释放了大量的新增产能,特别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方向。快速增长的制造业产能和增速放缓的下游需求逐渐带来了产能过剩的威胁,回顾过往历史,这种产能周期级别的供过于求问题,往往会给工业品价格和工业企业盈利带来持续的压制,而且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强的刺激才能得以消除。地产和出口是国内库存周期的两大驱动变量,地产景气下行,出口弱中趋稳,我们预计2024年国内库存周期继续偏弱运行,工业品价格指数很难有亮眼表现,可能也看不到持续的补库行为。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在2024年依然会是结构调整的一年,总量上看点不多,结构上继续向高质量发展倾斜,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地位继续下降。  对于2024年债券市场,预计利率震荡下行的趋势没有改变。基本面和风险偏好对长端利率形成支撑;短端则关键看资金面的制约能否打开,随着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从收敛走向同步,我们预计资金的制约有望逐步缓解。机构的负债成本在历史上对利率的下限形成约束,不过未来负债成本的引导下行也是大势所趋。  固收投资方面,随着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们认为利率仍处于中长期下行通道当中,债牛格局未变。我们将紧密跟踪经济和市场的动态变化,力争把握机会、规避风险,为基金持有人取得较好回报。  在股市层面,虽然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沪深300连续下跌的第三年,但我们依然对2024年股市保持整体谨慎的观点,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从最新公募持仓数据来看,TMT、医药、食品饮料和电新等主流赛道集聚了很多资金,且偏股型基金的仓位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在存量资金博弈和没有新钱流入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基金重仓指数在2024年依旧跑不赢沪深300,赚钱效应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第二,2022年和2023年股市轮动很快,市场缺少主线,赚钱效应不佳,我们预计这一现象在2024年仍将延续,赌赛道的博弈做法将会继续失效;第三,过去二年股市虽然表现较差,但依然有较强的风格特征,以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盘股明显跑赢以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从最新的公募持仓数据来看,小盘成长风格在2023年获得市场进一步的认可和增持,公募持仓占比和机构拥挤度都来到多年以来的新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毕竟和大盘股相比,小盘股的盈利增长压力更大且估值更贵,我们担心小盘股有估值和盈利双杀的风险。  比较乐观的地方在于,现在A股市场整体估值回落至多年以来的新低,上证50甚至已经跌破2018年的底部,大多数行业的估值也回到了近五年的低位。我们有理由相信,2024年A股市场还是会有结构性机会,我们计划采取如下策略予以应对,第一,我们认为正确的选股才是控制波动率和获得绝对收益的根本,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下而上的选股工作中;第二,坚决不去自身产业趋势不佳且筹码高度拥挤的行业,也不去性价比低的小盘股中博弈主题,我们更加喜欢人少的地方;第三,重视那些胜率高但赔率不高的投资机会,2023年我们从这类机会中获益良多,并且坚信这类机会在2024年会继续有良好的表现。2024年我们将继续尽可能地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将超跌和低估值的行业和个股作为获取绝对收益的主要阵地,希望在动荡的市场中有效地控制波动率,为投资者贡献有竞争力的绝对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