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成长优选混合C
(005300.jj)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2.73万
成立日期2018-02-01
总资产规模
8.95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2.7550基金经理耿嘉洲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5.86%
备注 (1):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万家成长优选混合C(00530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文宾2018-02-012024-02-086年0个月任职表现12.24%--100.41%8.10%
耿嘉洲2024-02-08 -- 0年10个月任职表现37.47%--37.4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耿嘉洲--124.6耿嘉洲:男,2012年7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基金经理助理。2024-02-08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回顾2024年三季度市场行情,9月中旬前市场延续跌势、期间几乎没有反弹,红利资产显著跑赢市场;9月最后两周随着一行一局一会的重磅新闻发布会和政治局会议落地,市场开始快速上涨并显著放量,期间顺周期和两创反弹显著、红利资产相对平稳。  整个三季度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季末的这两场重要会议,我们认为政策制定层对于经济形势、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几个关键因素的认识和后续考虑发生了重要变化,困扰A股市场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预期扭转发声的可以很快,但基本面或政策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按部就班改善落实,我们认为长期对于A股应该乐观起来,但中短期内预计市场将剧烈波动,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寻找新的投资主线,但也要警惕市场过热后带来的短期回落。  目前市场分歧在于专业投资者和散户、专业投资者中乐观派和现实派的观点差异——从专业投资者角度看,受制于程序要求和赤字率的谨慎限制,短期内出台特别大力度政策是不太现实的,且目前美国大选未有定论,国内出台政策可能仍要留有后手;而新入场投资者更多受宏大叙事和情绪氛围影响,容易在短期内对于政策面和市场过度乐观、而中期又会在某一阶段乐观预期落空后过度悲观。  前述分歧将造成市场巨大的波动,9月底和10月初市场波动率显著提升、成交额急剧放大,我们认为这样的状态是非常不健康且不可持续的,我们认为后续市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让波动率和成交量回落,在此过程中持仓结构的重要性显著超过整体仓位。  本基金三季度换手率继续下降,整体按照年初至今的既定策略,保持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成长型行业的高比例配置、适度配置稳定型行业、整体持仓风格仍偏大中市值。另外正如我们中报里讨论的那样,我们认为外部环境等一些因素在发生变化,我们在三季度对一些中小市值和主题投资方向也进行了研究储备。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政策调整的初期不宜抱有过高的期望、同时也不应对政策力度过于苛求,正如我们前述所说,目前政策力度和时间点受到内外部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但最高层观点已经产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态度转变远远重要于具体的政策内容和力度大小,后续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具体到配置层面,我们认为今年经济基本面直接反转不太可能,但最高层对市场定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会变得进一步活跃起来,此时顺周期(包括白酒等可选消费品)等短期基本面对股价有较大的影响的品种可能不是好的选择,而科技等长期空间比较大、短期股价主要受估值波动影响的品种可能相对收益,配置上除了AI这类基本面确定高景气、估值横向对比有优势的品种可以继续作为底仓配置外,也要适当兼顾TMT等成长行业中一些边际景气向上或有持续政策催化的主题投资方向,而这一部分仓位在我们的配置框架中将更多作为中短期的交易性仓位存在。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走势,银行、电力、交运等红利资产表现较好,成长方向仅AI和低空经济等有阶段性表现,TMT(非AI)、医药、新能源、食品饮料等“机构核心资产”则跌幅居前。上半年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哑铃特征,市场参与者多认为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健复苏的背景下内需标的增长平缓投资机会一般;挂钩海外需求的AI算力、电力设备、小家电等则受益于细分方向需求旺盛及汇兑损益同比变动,收入和利润表现更为亮眼;此外,国内现金流充沛、投资少、分红稳定的红利资产则受益于国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受到耐心资本的认可。  海外市场方面,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半年基本都呈低波动且持续上涨的单边行情,虽然发达国家经济广受通胀困扰但由于资本市场以名义值计价,在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通胀反而有助于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同时,低波动的单边行情推动融入日元买入美国资产的套息交易规模持续扩张;随着NVDA等公司走出长牛,若干基于Giant7的衍生品工具也被创设出来;2023年以来美股的VIX指数长期不到15、最高也未超过过最近20年以来的均值水平;可以说过去一年多里美股投资者经历了最枯燥乏味的一段时光,低波动、单边市场使得所有人的最优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尽量高的杠杆做多Giant7。7月底日本央行意外加息至0.25%,日元兑美元短时间内大幅升值,前述套息交易迅速逆转、最拥挤的交易策略快速踩踏、基于Giant7的衍生品工具进一步催生margin call,全球在8月份开始解杠杆,主流市场普遍快速下跌。  在我们撰写本报告的8月初,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的调整只是由于套息交易解杠杆造成的踩踏、依然不需要担忧美国经济硬着陆。我们基本认同这样的看法,但认为美国经济是否会显著衰退、如果衰退会造成多大影响需要打一个问号;此外日元套息交易的解杠杆进程走完了多少也值得怀疑,我们很难想象过去三年多形成的巨大杠杆能在短短一周内完成平仓;而从历史经验数据来看,此次解杠杆过程中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也远远不够,因此解杠杆交易可能仍然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中外交易策略普遍拥挤的背景下——海外套息交易Giant7、国内哑铃策略配红利外需——投资者持仓其实已经反应了对于“美国不会硬着陆”这一假设的最乐观预期,此时任何风吹草动的“鬼故事”都会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在美国衰退证伪和本轮解杠杆结束之前,原来拥挤的赛道投资性价比可能并不是非常好。  回顾本基金上半年的操作,我们依照去年年底的判断,今年配置集中在大中市值公司、回避小微市值公司,延续去年以来的哑铃策略、并向成长一端倾斜,这一倾斜配置主要是基于基金经理自身的研究经历和比较优势做出的决策。在成长一侧我们重点配置了AI算力、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方向,从产业角度出发我们更多把AI作为长期仓位进行配置,而半导体和消费电子更多作为交易性仓位进行配置。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年初市场延续了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跌势,随着下跌出现了一系列资金解杠杆,市场在一月后段一度出现了流动性危机。2月6日,市场见底并开始快速反弹,而以万得微盘股为代表的小微市值风格则继续下跌了两天,直到流动性提升后得以止跌,也侧面印证了1月下旬以来的加速下跌并非A股基本面本身的问题,更多是市场流动性枯竭导致的流动性危机。  行业分化方面,一季度仍然维持去年哑铃型构造特征,表现较好的行业多为采掘、金融、公用事业等稳定型红利资产,此外成长方向中业绩可见度高的AI算力等表现也比较突出,而顺周期的地产链、消费和TMT中非AI部分(多为ToG类公司或消费电子)则表现不佳。  本基金在今年2月份更换了基金经理,现任基金经理接手后首先对原有持仓进行了重新梳理,整体沿着现任基金经理在去年底的判断展开——我们减持了原有持仓中所有的地产持仓、减持了原有持仓中大量的小微盘个股持仓、减持了原有持仓中减肥药等主题投资品种,相应增持了AI算力和一些以交运采掘为代表的稳定型红利资产,将整体持仓风格调整为哑铃策略、并向成长一侧略微倾斜。  同样,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曾经判断2024年市场整体震荡上行,而不是类似2014-2015年那样的单边快速上行,今年并不需要焦虑对整体市场的踏空,配置结构是相对来说更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同时,既然是震荡上行,今年市场的阶段性回调整固仍然是值得择时回避的,这也将是今年大类资产配置方面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本轮行情行至3月,基本面良好的行业基本都得到了修复,市场开始从AI等强产业趋势品种向一些主题题材扩散,我们认为这是市场阶段性进入顶部的重要标志,本基金从3月中旬开始降低权益仓位,主要减仓方向为业绩可见度偏低、估值锚不清晰的偏投机品种、以及一些交易性的中小市值标的。  展望二季度,在低基数效应下预计二季度经济数据表现会比较亮眼,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的“过热幻觉”,这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在今年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一些顺周期资产如消费、中游制造可能会有所表现,而红利资产可能不会有特别显著的超额收益;二是总量政策预计会继续保持定力,如地产链和流动性敏感的小市值题材会受到一定约束。  沿着此类判断,我们认为二季度有必要在保持哑铃策略底色的情况下适度参与顺周期资产的“繁荣幻觉行情”,但同时要保持清醒认知、此类资产仍只能作为交易性仓位进行阶段性配置,正如我们在2023年年报中预判的那样,今年总量政策的进一步转向预计不会早于三季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战胜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稳步复苏,还是中国高端制造业(例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走出中国走向全球,亦或是以Open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全球落地开花,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2023年一季度最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国胜利平稳度过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落地开花。资本市场给予了这些积极因素非常正面的回报。尤其是以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紧紧跟上英伟达和微软两大科技巨头前进的步伐,国产芯片、大模型、光模块以及其他一大批科技企业展现出了非常深厚的技术底蕴。同时在经历了大规模扩产后,光伏产业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针对这些变化,本基金快速调整了仓位,大幅降低了碳酸锂和光伏主产业链的标的持仓,大规模加仓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以及以地方房企为代表的稳增长标的。  202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整个资本市场逐步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的复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推动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有序恢复,一个踏实的复苏进程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国家全力支持高科技产业(亦可称之为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下,我们看到了国产自主可控为半导体芯片、服务器、交换机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期间,在原有持仓基础之上,本基金降低了地产的持仓,提升了创新药、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和新材料的公司占比。  2023年四季度,整个资本市场开始深度调整,这主要源自于美联储加息低于预期,市场开始重新担心由于长期维持高利率,美国经济将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这势必会对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深度复盘和回顾的持仓标的的成长性后,我们认为重仓的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创新药,油运等板块估值合理,业绩爆发力较强,所以本基金并没有降低这些板块的仓位,相反利用市场的调整逐步优化个股和个股持仓。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整体上我们对上半年的持仓和交易策略要有所警惕,后续该策略是否能够继续有效涉及到“两个半”关键问题:美国是否会显著衰退?国内总量政策是否会转向?另外半个则是本轮AI创新是否能够在可见的一两年内带动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或产生显著的需求,之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半个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的结果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一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左侧准确判断,但需要有所警醒。如果美国陷入显著衰退则对于全球风险资产都是一个重大打击,对于A股权益资产来说,如果这一情况发生需要在尽可能降低仓位的同时向公用事业等稳定型资产进行倾斜,目前来看此风险并不十分显著。这指向了挂钩外需的产业在长期看可能仍然性价比较高,但短期内在解杠杆和衰退猜疑的背景下性价比一般,同时考虑今年美国大选的背景下,外需方向波动会显著增加。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倾向于在美国衰退并释放宽松政策之前不太可能看到国内总量政策转向,除非遇到其他严重的突发性事件。目前来看此事项同样概率不高,这指向了内需方面预计长期看依然平稳有定力、系统性投资机会可能也不多,但短期内在一些细分领域(如近期已经反转的教育、互联网等)可能会有政策回摆、内需方向的财政补贴力度也好于市场之前的预期、业绩不明的自主科技线在美国大选背景下再度被看好,机构配置比例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些细分行业反而可能是阶段性配置性价比较好的方向。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依然对本轮生成式AI的创新充满信心。这一点在中美两国的感受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美国目前处于通胀环境,更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目前AI的能力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充沛、物价稳定、价格压力不大,相对更需要能产生显著需求的创新产品或场景,但目前AI的能力暂时还无法做到;体现在中美两国对AI的反馈上就是中国投资者认为本轮AI不过如此、美国投资者却对当前AI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感到满意。另外,我们认为目前AI的进展在和美国经济赛跑——如果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AI取得了瞩目进展,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强产业趋势、另一方面也会帮助美国经济平稳落地;如果美国经济在AI进一步突破之前就显著衰退,则会导致以四大云厂商为代表的巨头公司收入下滑、进而影响其CAPEX和AI研究进展,该问题的下一个验证时点可能要等到今年底的GPT-5发布(在此之前美国经济明确衰退的概率目前看来并不高),根据我们目前从美国业界获得的反馈来看,仍然值得乐观期待;此外,我们认为在后续的产业观察中除了OpenAI外也要对Anthropic、META、Google等公司增加关注,OpenAI在长期是否能继续代表生成式AI的最前沿技术可能值得商榷。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在下半年需要重点观察的关键变量可能是美国经济表现。我们认为目前几种情形中概率最大的依然是软着陆场景,同时国内的政策空间也会逐步打开、A股会面临更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在降息交易完成之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显著上升;对于原来的哑铃策略而言可能短多长空,而过去一年持续被看空的内需链条和政策抑制行业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困境反转交易,如光伏等受益于降息交易的品种也会在事件催化下有阶段性表现,“东升西落”可能会阶段性主导市场。这一过程中A股拥挤的赛道可能会波动较大,但长期来看股价还是会由产业趋势来决定。如果市场条件允许,我们倾向于对仓位做更均衡的配置并保留一些现金。  大市方面,历史经验数据来看解杠杆交易一般要经历2-3个月,考虑市场的学习效应和美日可能干预汇率平抑市场波动,本轮解杠杆可能持续时间更短一些。解杠杆交易结束后权益资产波动率下降、外部压力降低,A股5月以来的本轮调整也有望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结束。但由于几个关键变量目前并无定论,我们也很难左侧预判下一轮行情的主要投资方向,这时候保持仓位的灵活性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在二季报中我们曾说过,在三季度前段和中段都要尽量避免右侧追涨,但本轮调整结束后我们认为整个策略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即在右侧观察到明确的投资主线后进行右侧配置,新的主线(或延续之前主线)可能会在季末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