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科技创新混合
(008811.jj)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50万
成立日期2020-01-15
总资产规模
2.45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2541基金经理柳黎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304.11%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4.65%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鹏华科技创新混合(00881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梁浩2020-01-152022-11-042年9个月任职表现16.11%--52.01%9.76%
柳黎2020-08-29 -- 4年4个月任职表现-0.35%---1.52%9.7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柳黎基金经理84.4柳黎先生:国籍中国,理学硕士。2016年7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研究部,从事投资研究相关工作。柳黎具备基金从业资格。2020年8月29日担任鹏华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11月24日起担任鹏华启航两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1月12日任鹏华优质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08-2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股票市场以9月24日金融部门发布会和9月26日重要会议为界,情绪骤然反转——在此之前是持续下滑的宏观特别是价格数据,虽然产业升级出海的脚步没有停滞,但价格下跌带来的内需萎缩对经济造成显著拖累,对应地,主要指数包括前期超额的红利指数也有下跌;而在9月24日后,通过5个交易日的快速表现,截止9月底所有A股主要宽基年涨幅均转正,万得全A和沪深300分别录得8.2%和17.1%的涨幅。在节后市场转为震荡,主要宽基指数涨跌互现,但成交量依然维持在万亿以上。  回顾三季度,我们的思路没有变化,依然围绕当前的核心经济矛盾布局、以股东回报为准绳,投资方向聚焦于全球优势制造业、重视股东回报的央国企和电子周期品。组合主要围绕中报表现进行仓位调整,新开仓部分中报韧性强、股东回报确定的港股互联网和供应链物流标的,并对已有持仓根据业绩表现和估值进行调整。  在此前的多次季报中我们提出,“这些经济的核心矛盾都存在潜在变化的可能,需要我们积极、动态地去观察市场”。我们认为,当下就是这个变局的时间点,对权益市场也一定要更为积极——虽然基本面的改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其节奏和力度与未来财政发力及海外大选等事件相关,但变化本身就比节奏更重要。本次以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为抓手,财政政策次第发力,体现了高层智慧和战略决心,进而注定改变众多内需相关资产的定价体系。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一方面要应对变化,在变化发生的时候去修正自己的操作准则,从防守反击逐步转向进攻;但另一方面依然要保持纪律、控制风险,不放松对公司质地和安全边际的要求,硬寨呆仗、久久为功。  我们认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制造业和重视股东回报的低估值央国企依然是中期的重要线索,而在经济低迷阶段展现经营韧性、业绩优异,但因宏观因素被错误定价的行业也将面临系统重估。此外,并购重组被监管层力推,符合当前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的经济背景,也将必然带来一批优质资产证券化,我们也将重点关注其中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市场从小盘股流动性危机走出后经历迅猛反弹,但在反弹后又走向分化,资源品、制造业出海和消费电子先后成为市场主线,不少微盘和主题个股则创下反弹以来的新低。而在以上“主线”之外,我们看到的是质量因子和股东回报在股票定价中的权重得到系统性提升,市场生态在悄然间迎来转变。  回顾组合操作,我们在2月市场反弹后重新审视持仓,集中减持了部分估值优势不大的计算机、电子个股;但对于一些我们提到业绩环比改善、供给格局良好的电子周期品,我们选择底部加仓,这为组合提供了收益。另一方面,我们基于业绩表现和估值水位,大幅加仓业绩兑现进入右侧的船舶以及轨交等细分行业个股,组合机械军工仓位有较大幅度上升。此外,我们也观察到部分中小市值个股拥有充沛的经营性现金流和现金储备,在国九条背景下开始重视股东回报、预期回报率上升,我们也进行了新开仓;由于中小市值风格的相对逆风,这部分新开仓持仓收益分化较大,但我们坚信价值终将回归。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今年一季度市场波动极大,市场在二月初筑底后又在春节后迅猛反弹。因为众多投资者把1月份的股市触底归咎于小盘股在DMA量化产品的超额暴露并退潮,而红利策略在过去1-2年超额表现突出,因此关于红利还是微盘的争议甚嚣尘上。    在我们看来,对立且绝对地去看这个问题并不可取,小盘股中也有基本面强劲、估值低估的品种,而很多所谓的“高股息”实际的EPS稳定性也值得商榷。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红利策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也就是高质量证券的标准究竟如何——此前可能我们过分高估了产能和增长,而系统性地低估了现金流和股东回报。我们可以再去系统性审视手中的持仓是否是高质量的:这个高质量是充沛的自有现金流,是无资本开支必要后的慷慨分红,是无需庞氏的融资故事,是不用给梦想太贵的估值——对基金经理而言,这是这一次红利风格中最珍贵的收获,我们也在基于这样的认知去逐步调整。而在这个年报季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与投资者相向奔赴,通过回购和提高分红提升股东回报。这样动态、良性的转变,证明红利实际是动态的,而真正的优质成长股,也自然有其固有的投资土壤。  回顾去年年初市场一致预期,现实经历了极为残酷的纠偏;而即使今年年初对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已然大幅修正。一致预期意味着收益率被抹平,少有人走的路、才越走越宽。我们调研企业,发现更多的企业已经感受到新春的温暖,产能利用率持续走高、单月净利润新高,或许,当前无人看好的供给格局良好、顺经济周期方向,才是未来的主线所在?我们当前无法拿出定论,但这个假设的赔率看起来够高;但因为过往产能的快速膨胀,这类机会注定是稀缺的,而供给研究,将越来越成为投资者收益分化的胜负手。    一季度虽然市场波动,但业绩和估值仍然在股价表现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时值业绩期,我们对持仓进行了调整,也储备了一批有潜力的性价比标的,我们坚信此刻的工作将收获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投资者的年初预判和实际经济运行发生了较大偏差,年初预期的国内复苏、美国衰退几乎完全按照相反路径运行,在美国经济强韧性、利率higherforlonger和国内经济承压、地产和地方债务等风险因素的冲击下,基金中位数虽然不似2022年那般惨烈,但无疑经历了又一年的熊市。期间海外AI的产业进展超出投资者预计,A股也掀起一股映射炒作的热潮,但我们在季报中反复提示,此次AI必然遭遇地缘政治的挑战、遑论商业模式探索中本身要遇到的波折;事实上,股价也是演绎了一波极其剧烈的过山车行情。    我们的组合上半年聚焦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上,挖掘制造业黑马居多。我们的策略在23年7月重要会议后发生重要调整——我们开始经济总量对个股的影响因子转向中性偏乐观。一方面,政策层面在地产和化债两个方向均提出清晰的解决路线,而进入12月,随着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关系缓和,政策发力的窗口期愈发明确,“先立后破”迫在眉睫。当然经济修复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也并未有依据转向全面乐观,但再把经济下行继续作为重要的盈利假设,我们认为意义有限。因此我们调整持仓结构,从此前聚焦的中小盘翻石头逐步转向一些调整到位的周期成长股,组合平均持仓市值显著上升。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成熟的经济体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而高质量发展阶段也需要与之适配的投资范式;基于以往的经验去刻舟求剑反而容易成为桎梏,落入“垃圾时间”和“腹背受敌”的内耗当中。对于经济,当前确实我们遇到周期性的困难,第一是产能快速膨胀后的制造业产能过剩,第二是地产熄火后的转型阵痛;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政策层面先立后破的决心和制造业升级的坚定方向,这才是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和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中短久期的股票资产依然在围绕核心矛盾做布局——制造业产能过剩,产业开始关注有出海能力的增量市场,以及中长期供给不足的周期性行业;地产熄火,则长时间受地产补贴的廉价公共服务不可持续、公用事业酝酿涨价,而高品质消费在财富效应消退下必然收缩。我们在过去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都将围绕制造业出海深耕,我们在家电、摩托车、工程机械、重卡等多个行业已经观察到——在内需持续收缩的过程中企业内卷的性价比降低、竞争烈度也相应降低,更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出海,而出海也从初级的贸易销售,逐步进化到深耕本地化和品牌心智占据;我们坚信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看到一批优秀制造业企业蜕变成真正的跨国企业,而内需也最终将在一片悲观中最终触底回升,成为这一批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彩蛋。对于资本开支长周期不足的周期性行业,我们更多将目光聚焦到船舶海工链条,随着本轮景气周期的供给硬约束和产品线升级拓宽,行业内相关个股正在从订单兑现进入业绩加速期;而去年以来持续关注的供给结构性不足、产品持续升级的电子周期品,依然在我们的投资视野当中。时值业绩期,我们将根据业绩表现进一步优化持仓,也继续储备一批有潜力的性价比标的,我们坚信此刻的工作终将收获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