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浩泽混合C
(010082.jj ) 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312.00
总资产规模
890.31万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1-06-02当前净值1.0264 (2025-04-15) 基金经理蒋利娟陈怡管理费用率1.0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6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泰康浩泽混合C(01008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蒋利娟2021-06-02 -- 3年10个月任职表现0.68%--2.64%40.64%
陈怡2021-06-02 -- 3年10个月任职表现0.68%--2.64%40.6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蒋利娟--179.6蒋利娟:女,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学硕士。2008年7月加入泰康资产,历任集中交易室交易员、固定收益部固定收益投资经理。2014年11月加入泰康公募,担任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公募事业部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现任泰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2015年6月19日至今担任泰康薪意保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9月23日-2020年1月6日担任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12月8日-2016年12月27日担任泰康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2月3日至今担任泰康稳健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6月8日至今担任泰康宏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月22日至今担任泰康金泰回报3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6月15日至今担任泰康兴泰回报沪港深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8月30日-2019年5月9日担任泰康年年红纯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9月8日-2020年3月26日担任泰康现金管家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5月30日至今担任泰康颐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6月13日-2023年6月9日担任泰康颐享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8月24日-2020年1月14日担任泰康弘实3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2月25日-2021年1月11日担任泰康润和两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5月20日至今担任泰康招泰尊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4月7日至今担任泰康合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2日至今担任泰康浩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6-02
陈怡--138陈怡女士:金融学硕士。2016年5月加入泰康资产,现任公募事业部股票投资总监,2017年4月19日至今担任泰康丰盈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19日-2019年5月8日担任泰康宏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0月13日至今担任泰康金泰回报3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1月9日至2023年7月25日担任泰康安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1月28日至今担任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月19日-2019年5月8日担任泰康均衡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8月23日至今担任泰康弘实3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研究员、行业投资经理。2020年06月30日至2023年07月25日担任泰康申润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泰康裕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6-02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的宏观经济继续是量价分化、结构分化的一年。实际GDP目标顺利完成,物价指数处于低位,从购买力角度是一件好事,从盈利和收入预期的角度则有所承压。从结构来看,出口继续延续了较强的竞争力,地产继续在转型的过程中,而消费则先抑后稳,下半年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边际改善。政策在9月底的转向给宏观经济注入了强心针,政策的落实在有条不紊推进,预计2025年继续是政策占据主导的一年。  利率在2024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下行。一方面,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承压,物价指数处于低位,宏观经济对低利率环境提供了较强的土壤;另一方面,流动性充裕,非银资金持续流入,债市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环境中。尽管9月底的政策转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波动,但年底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表述也为未来的降准降息提供了较强的想象空间。  权益市场方面,2024年全年整体先跌后涨,在四季度涨幅较大。从大盘指数整体表现上来看,全年上证指数上涨12.67%,沪深300上涨14.68%,创业板指上涨13.23%,恒生综合指数上涨16.31%,恒生科技上涨18.70%。申万一级行业表现来看,银行、非银金融、通信、家用电器、电子等行业表现较好,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美容护理、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行业下跌较多。  固收投资策略上,由于支持债市的一些中长期逻辑仍在,债市表现整体较强,整体上维持中性配置思路、适当参与波段交易。  权益投资方面,2024年一季度,基金经理对经济复苏相对乐观,仓位偏高、结构上更偏向于成长风格;到了二季度我们对经济预期下修,权益仓位和持仓风格更趋于稳健,减持了电子、计算机等高beta品种,增配了家电、汽车、医药、互联网(港股)等行业,9月底股权风险溢价触达极值,我们对市场转为乐观,权益组合的仓位也随之上调,但是在结构上我们欠配科技,因此反弹力度弱于基准。回顾2024年全年,基金经理贯彻了“聚焦能力圈,有限度发散”的投资原则,抓住了家电、汽车、互联网(港股)的机会,但是在医药上损失较重,科技、红利风格的布局上也多有遗憾。在医药上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医药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具有其独特的供求体系;科技板块则受限于对市场风格的把握,尽管我们在年初进行了大力布局,但是却没有扛过成长风格的波动;红利风格相关行业大多是强周期行业,成长性有限,不是我们所偏好和擅长的品种。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宏观经济方面,三季度延续了弱势运行、结构分化的特征。偏需求侧的消费增速表现较为疲弱,M2和社融等金融指标继续下行,通胀维持低位,整体有所承压。9月底的一揽子政策和政治局会议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低迷的市场预期,提振了信心,后续关注政策如何落地、以及经济企稳的可能。  债券市场方面,收益率先是震荡下行,在9月底出现了较为快速的抬升。央行买短卖长的操作,在给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长端利率下行的节奏;但在经济需求不足和资产荒的背景下,利率总体趋势向下。在9月底的预期扭转之后,资产再平衡的行为在短期演绎得较为剧烈,利率有所回调。  权益市场方面,2024年3季度先跌后涨,整体在季度末迎来快速修复,大幅反弹。从大盘指数整体表现上来看,3季度上证指数上涨12.44%,沪深300上涨16.07%,创业板指上涨29.21%,恒生综合指数上涨18.07%,恒生科技上涨33.69%。申万一级行业表现来看,非银金融、房地产、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相对表现较好,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行业相对较弱。  固收投资策略上,在利率债方面,根据市场形势调节仓位和久期;在信用债方面,由于信用利差较低,长久期信用债投资价值一般,因此信用债重点配置中短期限品种。  权益投资方面,三季度前两个月市场表现低迷,沪深300在7月和8月分别下跌0.57%和3.5%;进入9月份沪深300指数一度下跌至3145点,在9.24国新办金融发布会集中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拳之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修复,市场大幅反弹。本季度我们在结构上增加了建材和新能源的配置,减持了医药和机械,在看到明确的政策转向之前,我们维持了相对中性的权益仓位,在9月底增加了仓位。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宏观经济呈现出结构强分化、总量压力逐步凸显的特征。上半年GDP实现了5.0%增速,二季度GDP增速为4.7%,边际上有所下滑,核心是消费在二季度表现不佳。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速、消费倾向、因地产形势变化的财富效应等在二季度都不太乐观。政策坚持了以中长期结构转型为主导的方向,制造业研发、生产、出口继续对经济形成托底。  今年上半年是债券市场的牛市,利率下行的趋势相对较为顺畅,期间数据的阶段性企稳、央行对长端利率的预期引导,引发了利率的阶段性小幅反弹,但总体长短端利率都处于下行通道。除了基本面的因素,资产荒的环境也是核心主导因素,配债资金持续大于债券供给,供需的失衡也是宏观储蓄进一步提升的结果。  权益市场方面,2024年上半年整体偏弱震荡运行。从大盘指数整体表现上来看,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沪深300上涨0.89%,创业板指下跌10.99%,恒生综合指数上涨3.39%,恒生科技下跌5.57%。申万一级行业表现来看,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石油石化等行业表现较好,综合、计算机、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等行业下跌较多。  固收投资策略上,在利率债方面,根据市场形势调节仓位和久期,同时适当参与了利率债波段交易;在信用债方面,严格防范信用风险,积极规避尾部风险。  权益投资方面,回顾上半年,国内经济延续了低位震荡的状态,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复苏以及政策的预期已经几乎降低至冰点。从上半年各个宽基指数的表现来看,创业板综指跌幅-15.6%,跌幅最大,沪深300涨幅0.9%,红利指数上涨11.3%,两市交易额从3月份月均10000亿元萎缩至6月份月均7000亿元左右,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随着国内长期国债利率下降,红利资产成为A股市场的避风港,成长风格上仅有AI产业链、出海等少数几个方向上涨,但波动也在加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宏观经济方面,一季度体现了经济转型的特征。传统部门的代表如地产继续处于调整周期,基建则延续了宏观增速尚可但微观化债承压的特征。但出口部门受益于外需总体景气度较好,制造业PMI在3月份也回到50上方。消费则呈现出春节期间偏强、春节过后一般的特征,持续性有待观察。  债券市场方面,收益率震荡下行,超长端债券表现亮眼。一季度债券供给偏少、而配置盘的刚性配置需求陆续释放,叠加交易盘脉冲式买入,导致总体上供需关系较为有利。此外,一季度传统周期部门的基本面偏弱,融资需求一般,也为利率的震荡下行提供了土壤。资金利率总体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资金的波动性下降也形成利好。  权益市场方面,从各类指数整体表现上来看,2024年1季度上证指数上涨2.23%,沪深300上涨3.10%,创业板指下跌3.87%,恒生综合指数下跌3.19%,恒生科技下跌7.62%。A股市场整体先跌后涨,申万一级行业表现来看,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家用电器、有色金属等顺周期行业表现较好,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等成长类行业下跌较多。  固收投资策略上,在利率债方面,根据市场形势积极适度调节仓位和久期;在信用债方面,严格防范信用风险,密切跟踪中微观行业和个体的变化,对个券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规避尾部风险。  权益操作方面,今年一季度,本基金减持了医药、食品饮料、采掘和计算机,增配了家电、化妆品以及社服等行业。年初至春节前,经济复苏的力度弱于预期,同时伴随小盘股流动性危机,市场风险偏好在2月初极度收缩;春节期间有韧性的消费出行数据以及强劲的外需数据修复了极度悲观的经济预期,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我们在年初对经济和市场都相对乐观,但持仓中也保留了部分低估值的防御性品种对冲潜在的下行风险。整体而言,国内AI应用、半导体产业复苏低于预期,商品消费需求仍较为疲软,我们减持了相关持仓,同时增加了精神消费以及受益于外需的中游制造;另一方面,受限于能力圈,我们很遗憾地错过了上游资源品的机会,低估了供给收缩对有色行业的影响。展望后期,国内经济仍在衰退和弱复苏之间徘徊,结构性的机会大于总量的机会,我们在后续会提高能真正穿越周期的优质企业的权重,减少防御性品种的配置。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海内外政策成为宏观经济的核心变量。特朗普2.0时期,美国处于高通胀高赤字高利率的阶段,关税政策更可能是渐进的、交易性的,此时对中国的出口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可控。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对冲、扩内需的导向下,预计宏观经济有望筑底,不过考虑到政策可能是相机抉择的、经济的转轨也不可逆,预计经济向上弹性仍然缺失。  展望2025年,利率市场或总体处于低位震荡的环境中,如果制约货币政策的因素能有所放松,预计利率仍然在震荡中有所下行。债券供需的格局很难有明显改变,国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环境也对债券有所支撑。债券投资的难点在于预期交易先行导致部分现券利率与资金利率可能存在阶段性倒挂,2025年节奏和品种选择也非常关键。  固收方面,资产荒背景下,票息收益明显下降,投资策略上,在把握大趋势情况下,将重视利率债等品种的波段交易,重视转债资产的配置及交易。  权益整体方面,2025年经济所面临的周期性问题有望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缓解,但经济结构性挑战的化解仍需要时间。当前A股市场估值合理偏低,依然隐含了较大的权益风险溢价;新国九条后A股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增加,持有A股的吸引力增加,如果不出现基本面的失速下滑,2025全年获得绝对收益的胜率较高。展望2025年的权益市场,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预计红利主题绝对收益的胜率很高;从成长方向上看,AI应用、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处在产业化的初期,前两者商业化方向更为确定;从周期方向上看,地产链、养殖、新能源产业链等方向存在基本面反转的可能;具体到消费板块,基金经理更为关注新的消费场景(即时零售、社交电商等),以及悦己消费(宠物、IP)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