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企改革混合C
(012615.jj)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666.00
成立日期2021-06-10
总资产规模
471.24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7857基金经理周健赵梅玲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0.69%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东吴国企改革混合C(01261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周健2021-06-102022-12-301年6个月任职表现-18.59%---27.36%--
周健2024-06-18 -- 0年6个月任职表现4.51%--4.51%--
赵梅玲2022-12-30 -- 2年0个月任职表现-4.05%---7.97%37.9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周健--1812.2周健:男,中国国籍,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具备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分析师。2011年5月加入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2024-06-18
赵梅玲--178.6赵梅玲女士:中国国籍,硕士,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行业分析师,2012年7月加入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直从事投资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基金经理。2016年5月10日至2018年4月19日及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22日担任东吴配置优化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原东吴配置优化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3月12日至今担任东吴进取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7月23日至2022年12月30日担任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7月23日至2022年8月17日担任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9月14日至今担任东吴消费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2月30日起担任东吴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东吴医疗服务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东吴行业轮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12-3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国民经济回升趋势有所反复,外围降息有利于政策维稳。高频数据和价格走势显示服务业、消费偏弱。出口仍超预期,但持续性存疑。开工率数据显示下游需求低迷,尤其是地产销售。政策方面,月底出台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逆周期政策,政治局会议也突出对经济工作的重视,资本市场悲观预期有望得到扭转。市场方面,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担忧,造成股票市场估值不断下降。逆周期政策出台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股票市场快速上行。长期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反映出市场信心有所修复。结构上,大盘成长风格领涨,尤其是双创板块的指数权重股,信用利差快速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本报告期内,本产品以红利策略为主,在央国企和受益于国企改革的品种中,努力寻找可能具备高分红潜力、低估值、大市值特征的个股,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借助大类资产配置、风格和行业的轮动策略,灵活调整组合,致力提升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在宏观政策支持、外需回暖和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具体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同比增长5%,但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物价温和回升,但低于预期,就业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双重压力,出口优势和外汇储备依然稳固。市场方面,年初小微股出现流动性风险,A股整体估值水平下降,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二季度股市反弹,但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市场流动性萎缩。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二季度两者都处于区间震荡,显示投资者仍担忧经济下行风险。结构上,红利股和外需受益板块相对强势,拉长久期优于信用下沉。股票投资运作上,我们重点关注央国企板块中的低估值、高分红品种,挑选外需受益的家电板块,集中配置。当二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外部风险上升时,降低股票仓位,采取分散化投资策略,以控制个股回撤为主。报告期内,本基金侧重控制回撤和风险,综合考虑流动性、基本面确定性及相对估值水平,对行业板块和具体品种的配置权重进行动态调整,以努力优化基金风险收益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1季度,国内经济开局良好,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出口保持韧性,随着春节后返工数据偏积极,内需稳步修复,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国内流动性充裕,利于权益市场,A股1季度大幅震荡,万得全A、上证50和科创50分别上涨-2.9%、3.8%和-10.5%(数据来源:WIND资讯),以资源和低波红利为代表的安全资产表现突出,小盘和微盘股因流动性冲击调整明显。分行业看,1季度石油石化、煤炭、银行等安全资产板块涨幅超过10%,家电、通信行业因自身业绩超预期,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而医药、电子、计算机、基础化工、房地产等代表行业基本面较弱,跌幅靠前;整体板块分化加剧,显示市场在向基本面回归。整体而言,1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且流动性相对充裕,权益资产整体受益,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具备吸引力。本基金在报告期内市场维持较高仓位水平,积极寻找国有企业中盈利模式较为稳定的个股,致力保持组合性价比,努力实现组合的可持续增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压力,底部稳步复苏;初步核算,202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圆满实现年初目标。具体来看,投资规模增加,结构稳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50.3万亿元,同比增长3%;消费较快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全年进出口总额5.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0%,其中出口总额3.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6%,进口总额2.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5%;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海外市场动荡加剧,受俄乌、巴以冲突及红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再加上美联储在利率高位持续加息,加剧全球资产波动。在内外环境冲击下,全年A股市场波动向下,万得全A、上证50和创业板50分别下跌3.8%、7.2%和6.3%,权益投资难度增大。2023年内外部宏观环境对权益投资的冲击持续增大,投资的可预见性降低,加大了A股市场波动,行业和风格轮动加剧,全年看有两类行业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一类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产业,长期成长路径日渐清晰,通过高成长穿越传统经济周期,受益行业如通信、传媒、计算机、电子等行业,全年获得正收益;此外,随着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大,一些现金流良好,分红稳定,资本开支降低的类公用事业类资产,如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家电等行业,满足投资组合中对确定性的要求,全年涨幅靠前。在内外部冲击下,行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行业估值调整的压力,电力新能源、房地产、建材、基础化工、食品饮料等成长性行业的估值调整较大,全年跌幅靠前。在全年震荡波动加大的市场中,国有企业在盈利持续性和稳定性方面优势凸显。报告期内,我们从现金流、分红政策及资本开支等影响盈利的关键因素加大了个股研究力度;并扩大了行业比较范围,仔细考量个股性价比;全年基金维持较高仓位,加大了优质国企的配置比例,并通过分散行业配置,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组合的波动性。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2024下半年,GDP增速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需要稳增长、稳地产、稳消费的政策进一步发力。我们判断,全年实际GDP实现5.0%左右的目标概率较大。但是,由于物价持续偏低,全年GDP平减指数可能仍将小幅负增,名义GDP增速可能仍然弱于实际GDP增速。结构上看,2024下半年经济的主要支撑可能仍在出口和出口链,尤其是海外经济运行、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美国补库等因素对出口仍偏支撑,预计年内出口可能仍有韧性。与之对应地,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预计可能也会保持较高增速,同样是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内需相关的社零、地产、基建实物工作量仍然面临诸多约束。比如:就业形势仍然偏差、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居民杠杆已然偏高、房价仍未止跌;地方债务问题仍然严重等等。宏观政策层面,鉴于当前经济仍有压力,后续更多稳增长、稳需求、稳地产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但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具体看,增量政策可能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继续发力,尤其是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拓宽专项债使用范围,适当降低对项目收益要求等;二是稳地产的新举措,包括核心城市进一步放松限购,取消普宅和非普宅的划分,增加收储规模等;三是“中央加杠杆”,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等。此外,促改革可能也是重点方向。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30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亮点包括: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质生产力、财税体制改革、统一大市场、土地改革、国企民企关系等,大体确定了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路线。展望2024年下半年A股市场,我们认为A股市场可能处在历史相对底部区域,中长期投资价值有望比较明显。我们对2024年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相对比较乐观,认为可能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将从企业管理能力和新质生产力两个维度努力挖掘投资机会。一方面,致力挑选可能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稳定的盈利能力、分红稳定增长的国资国企,在其做强做优做大的过程中,努力获得市值上升的收益。另一方面,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寻找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的方向,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核心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