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悦融一年持有混合C
(014161.jj)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12-07
总资产规模
506.25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880基金经理王成管理费用率0.8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4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易方达悦融一年持有混合C(01416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王成2021-12-07 -- 2年8个月任职表现-0.44%---1.20%48.1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王成--164.8王成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任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员、投资经理。2012年5月加入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多资产养老金投资部副总经理、易方达丰华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9年11月28日起任职)、易方达悦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9月18日起任职)、易方达悦盈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2月3日起任职)、易方达悦弘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2月19日起任职)、易方达悦信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5月10日起任职)、易方达悦夏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6月8日起任职)、易方达悦丰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9月7日起任职)、易方达悦融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12月7日起任职)。曾任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员、投资经理,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年金投资部总经理助理。2021-12-0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同比增速在5%左右,但GDP平减指数同比为负;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分化,反映了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不同。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外需和基建投资;内生性需求依然偏弱,拖累了价格数据,导致GDP平减指数同比为负。自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限购限贷的政策,新购房的贷款利率大幅下调,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逐步活跃;但跟经济相关性更高的新房销售面积依然同比显著负增长,房企拿地金额持续萎缩,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滑,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继续下行。受收入预期转弱、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财富效应影响,居民部门消费处于低位,消费意愿降低。以房地产和居民消费为代表的内生性需求对经济造成拖累,也压低了价格。由于海外经济表现较好,上半年出口同比持续增长;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新增特别国债1万亿,财政支出加快,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下同)、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下同)等价格数据与内生性需求更为相关,上半年,PPI和CPI保持低位,GDP平减指数同比为负。货币政策稳健偏松,资金利率维持低位。较低的名义GDP增速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债券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基本面支持,2024年上半年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主要债券品种利率均显著下行。年初配置盘需求较强,债券供给偏慢,供需失衡下债券收益率持续震荡下行到4月中旬,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23%的历史低位;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42%。4月下旬,媒体报道央行提示长端收益率偏低的风险,叠加市场担心供给恢复,收益率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回调,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35%。5月份地产放松政策出台,市场转为观望,利率债收益率维持震荡,信用债获得配置资金青睐。6月份资金保持宽松,内生需求也未见好转,收益率重新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21%。上半年整体来看,10年国债收益率较去年底下行35bp至2.21%,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40bp至2.43%;1年AAA等级NCD(同业存单)收益率较去年底下行45bp至1.96%,3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58bp至2.14%,10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58bp至2.47%,信用利差继续压缩。品种利差也大幅压缩,上半年整体来看,3年AAA等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较去年底下行72bp,3年AAA等级次级永续债收益率下行78bp。2024年上半年权益市场大小盘分化明显,和2023年呈现相反态势。2023年显著跑赢的微盘股指数大幅回撤,沪深300指数则与2023年基本持平。均值回归再度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得以体现。可转债市场跟随股票市场波动,上半年中证转债指数小幅下跌0.07%,但结构分化较大。从时间来看,从年初到2月5日,指数震荡下跌4.56%,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表现较差,尤其是中小盘转债跌幅较大,债性转债相对抗跌;2月初到5月中旬,指数上涨8.9%,主要是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表现较好;5月下旬到6月底,指数下跌3.35%,偏债品种和小盘品种跌幅较大。整体来看,偏债转债和小盘转债表现偏差,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信用风险和退市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受正股表现疲弱拖累。债券方面,组合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保持较高杠杆和债券仓位,获取了套息收益和信用利差压缩带来的收益。同时,组合将操作重点放在久期策略和期限利差策略上,灵活操作中长期限利率债,调节久期。组合在年初看好债券投资机会,增持利率债将久期逐步提高;3月初做了止盈,久期调回低配。在4月和5月,组合分别参与了两次债券波段操作,但市场受政策扰动较大,组合未能做到逆势操作,及时做了止损,没有获取收益,值得反思。在观察到基本面走弱后,6月组合提升久期,获取了一定的资本利得收益。权益方面,组合仓位维持中性,核心仓位以高质量成长的行业龙头为主,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银行、化工等行业。上半年考虑到内需的结构性变化,组合增加了银行业配置,降低了食品饮料行业配置。转债方面,组合仓位在一季度略有降低,主要做了结构置换,在底部增持了大盘偏债转债,适当降低了小盘平衡型转债的配置。二季度随着转债估值降低,组合仓位略有提高,买入了平衡型品种,同时也做了结构置换,卖出偏股品种和高估平衡型品种,买入低估平衡型品种。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好于2023年四季度,主要带动力量是出口对应的外需和财政发力带动的基建,房地产产业链依旧对经济形成拖累。全球外需整体好转,叠加国内成本优势显著,1-2月份出口表现较好,环比企稳。基建投资韧性较强,3月份之后,财政资金投放加快,基建投资逐步回升,财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房地产产业链表现不佳,新房销售面积继续同比负增长,房价继续调整,尚未看到企稳迹象。由于3月份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较好,预计未来经济将企稳回升,但弹性偏弱。价格数据表现偏弱,受春节影响,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季节性回升,持续性预计不强;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依然同比负增长,预计低通胀环境仍将持续。虽然实际经济表现尚可,但低通胀环境对债券市场形成支撑;由于一季度是传统的债券配置旺季,叠加利率债供给较少,供需错配下债券走出了一轮牛市,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行。从年初到3月初,在配置力量驱动下,债券收益率单边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9bp到2.27%,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32bp到2.36%,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0bp到2.43%,超长债表现较好。信用债跟随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略有压缩。3月上旬,特别国债供给增加对债市形成扰动,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约10bp的回调,后回落5-7bp到历史低位。全季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7bp到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7bp到2.46%。1年期AAA等级同业存单收益率下行17bp到2.23%,3年期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21bp到2.50%。品种利差也有所压缩,3年期AAA等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下行33bp,3年期AAA等级永续债收益率下行31bp,5年表现更优,分别下行38bp和41bp。权益市场在一季度先抑后扬,年初延续2023年的下跌趋势,2月份随着一系列强有效的组合拳,市场信心得到扭转而快速修复。大小盘走势显著分化,与2023年走势相反,沪深300在一季度收获正收益,微盘股为代表的小盘则回撤较大。可转债市场跟随权益市场波动,中证转债指数呈“V型”走势,全季小幅下跌0.24%。从年初到2月5日,转债震荡下跌,平衡型和偏股型表现较差,尤其是中小盘转债跌幅较大,债性转债相对抗跌。2月6日后,可转债跟随权益市场反弹4.52%,收复前期跌幅,但小盘平衡型转债表现落后于指数,平衡型策略表现不佳。权益方面,一季度仓位维持中性,主要仓位仍集中在:1.需求稳定性较好的汽车产业链、机械设备;2.如果需求边际修复,赔率较高的顺周期领域。随着一季度的市场波动,增加了顺周期和优质制造业的配置。债券方面,组合年初判断久期策略是今年的主要投资策略,在继续保持偏高杠杆水平和中短久期信用债底仓的基础上,重点操作中长期利率债,提高了久期操作的灵活性。基于对债市的看好,组合在年初增持利率债,将久期逐步提高到4年左右;3月初做了止盈,久期调回低配,后在市场下跌中将久期提高到3.3年左右。临近季末,考虑到经济基本面有修复,资金面可能有扰动,供给也将逐步增加,组合将久期降低到低配,等待下一次波段操作机会。转债方面,组合仓位略有提高,并做了结构置换;在底部增持了大盘偏债转债,适当降低了小盘平衡型转债的配置,并对即将到期或赎回的转债做了减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全年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增速5.2%,基本完成年初目标;但由于GDP平减指数为-0.54%,名义GDP仅为4.6%。2023年初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消费恢复明显,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速较高,房地产销售也有明显改善,参考其他国家放开后的经验,市场普遍对经济较为乐观。4月份,以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代表的高频数据开始出现回落,企业产成品库存逐步累积,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放缓;同时,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总量和结构双双回落,房地产市场走弱,内生需求不足,这是全年最大的预期差。随后5-6月份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数据证实了内生需求不足,出口也有所回落;虽然央行进行了降低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宽松操作,但并未显著改善内生融资需求;财政政策也未见显著发力。7月份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地方放松房地产限购等政策陆续出台,央行也进行了降准、降息操作;8-9月份经济低位企稳,市场对政策预期较高,呈现“弱现实、强预期”特点。四季度经济整体低于预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下滑,消费疲弱,基建未见明显回升;10月份财政上调了赤字率,增发了一万亿特别国债,但没有在当年完全形成相应的实物工作量。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代表的价格数据也进一步回落,同比增长回落到负值区间。2023年权益市场震荡走弱,虽然年初对于疫后复苏有所期待,二季度之后随着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不断下行。在此情况下,市场分化比较剧烈,和经济关联度低的微盘股指数等显著跑赢沪深300,微盘/沪深300达到历史极值水平。2023年债券走出了一波牛市,超出年初预期,收益率震荡下行,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全年1年国债收益率下行2bp到2.08%,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28bp到2.56%,而作为超长端利率的代表,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了37bp到2.83%。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多,信用利差压缩明显,全年3年和5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分别下行了46bp和56bp。从节奏上看,一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基本在2.8%-2.9%区间震荡;短端震荡幅度更大,1年AAA等级NCD(同业存单,下同)收益率先下到2.4%的低位,后随着资金紧张,又反弹到2.9%附近。随着4月份对经济复苏预期的落空,较大的预期差推动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央行降息确认了继续宽松的政策取向,债券走出牛市节奏,收益率继续下行。8月央行降准降息后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2.54%的阶段性低点;信用债走势类似,但下行幅度更大,3年AAA的中票收益率下行至2.65%,3年期AAA等级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类属利差同样大幅压缩。8-9月份经济低位企稳,叠加资金面的紧张,收益率出现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到2.7%;短端受资金面影响更大,1年AAA等级NCD收益率持续反弹到2.67%的高位,3年AAA中票收益率也反弹至2.97%附近,银行二永债和产业永续债也跟随调整。11月末,政策不及预期,内生增长动力疲弱,利率重新回归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回到2.55%。12月中旬资金面逐步宽松,信用债收益率开始下行,1年AAA等级NCD收益率下行至2.4%;3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至2.7%。转债跟随正股走势,全年先涨后跌,全年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48%。1月份转债普遍上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4.7%,是全年的主要上涨时段。2-8月份,转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小盘表现相对占优,指数震荡走平。8月以来权益市场持续下跌,中小盘个股下跌,带动转债指数震荡下跌。报告期内,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组合忽视了预期差的急剧变化,始终对经济向好有期待;叠加权益极低的估值和较好的股债性价比,组合在权益下跌过程中,逐步进行了加仓,仓位从低配提高到中性偏高配置。权益方面,组合核心配置高质量成长的行业龙头,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银行、化工行业。全年主要操作:1)年中在地产政策出台后,增加了顺周期配置,随后发现地产需求不如预期,进行相应减仓;2)将仓位进一步集中到盈利确定性更高的公司上面;3)在四季度降低了部分国内需求关联度高的仓位,规避市场预期转弱带来的风险。债券方面,考虑到信用债票息和利差处于高位,组合在2023年初判断票息策略和杠杆策略的确定性较高,骑乘策略也将有不错的收益,所以在年初组合持仓以信用债为主,相对超配了银行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和产业永续债,这种持仓导致组合久期偏短。尤其是2023年 4月份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预期差时,组合没有及时提高久期,错过了二季度利率债的行情,虽然杠杆、类属、骑乘操作收益较好,但也未能弥补久期低配的差距。三季度后,组合在继续持有信用债底仓,坚持票息、杠杆、类属、骑乘等信用债策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利率债的灵活操作。8月份有所加仓,9-10月份及时做了止损,损失不大;11-12月份获取了不错的收益。总结2023年的操作,组合抓住了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机会,但久期上半年偏保守,错失了超长利率债和城投债的结构性机会。未来我们将增加策略的多样性,增加组合的交易属性和换手率,积极参与市场机会,努力创造出好的收益回报持有人。转债方面,组合全年保持中性略偏高转债仓位,以偏债型和平衡型转债为主,在前三个季度收益尚可,但在四季度下跌过程中回撤较大。未来组合将坚持逆势操作,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才提高仓位,增加仓位的波动幅度,及时做好止盈止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三季度经济底部企稳,向上弹性有待观察。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大幅低于预期,房地产和基建等投资项未见好转,出口同比继续回落,经济走势疲弱。为了扭转偏弱的预期,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央行在8月份下调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进行了降准;房地产放松了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了首付比例,并下调了存量房贷利率。与此同时,三季度出口也逐步好转。8-9月份的经济相对7月份有所好转,呈现底部企稳特征,但向上弹性有待观察。权益市场处于磨底状态,在整体国内需求持续未见到好转的情况下,沪深300指数三季度继续单边向下,达到年内低点。在“弱现实、弱预期”的推动下,债券收益率在8月中旬前震荡下行,央行超预期降息导致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2.54%的阶段性低位,信用利差也压缩到历史低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市场对经济的担忧逐步扭转,债券收益率向上反弹,1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16bp到2.7%并保持震荡;曲线平坦化上行,1年国债收益率上行约30bp, 3年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从低点上行23bp,3年AAA永续债收益率从低点上行35bp,品种利差有所扩大。可转债市场先涨后跌,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52%。在7月上涨过程中,估值有所扩张;8-9月份,受权益下跌、债券收益率上行影响,转债指数震荡下行,估值有所压缩。权益方面,三季度仓位维持中性,国内需求处在寻底状态下,组合适当减少国内需求相关性高的领域,寻找结构性机会。主要仓位仍集中在:1)需求稳定性较好的汽车产业链、家电;2)如果需求边际修复,赔率较高的顺周期领域。我们相信这些领域可以提供比较好的相对超额收益。债券方面,组合继续保持偏高杠杆水平,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获取票息收益和杠杆收益。同时,组合增持了少量长端利率债,将组合久期提高到中性水平。转债方面,组合保持了中性略偏高仓位,重点做了内部换仓,卖出了高价转债和平衡高估转债,替换为估值合理的新上市转债和回调的平衡低估转债。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未来,预计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依然偏弱,而出口增速已经很高,面临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经济还需要政策的持续呵护。虽然已经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放松政策,但效果不佳,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继续下行;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转弱限制了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而对民营房企交房能力的担忧也使得部分需求转向二手房,分流了新房市场的需求,导致新房销售面积持续下滑,带动房地产投资金额和房企拿地金额的大幅走低。上述因素尚未看到逆转的迹象,房地产产业链预计还将继续下行,对经济造成拖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带来了负面的财富效应,居民部门持续提前偿还房贷,缩减债务;消费倾向保持低位,预计未来居民消费也将保持低位。上半年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展望未来,中国出口占世界贸易份额已达高位,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有加大迹象,预计出口对经济的贡献难以继续提升,有下滑的潜在风险。因此,经济还需要政策的继续支持,财政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力,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并扩大对经济的支持。价格数据方面,由于内生性需求未见起色,产能利用率处于中性偏低水平,预计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将保持低位。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保持宽松,资金利率维持低位。经过2024年上半年的上涨,债券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新低位置,信用利差也在历史极值附近。但由于基本面仍然偏弱,与债券收益率更相关的内生性需求仍然较差,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同比也处于低位,基本面仍然支持债券走强,债券市场还有投资机会。综合评估债券的各种投资策略,只有久期策略和期限利差策略有较好的赔率,组合将根据对基本面的判断,保持灵活的久期操作,目前维持中性偏长久期。期限利差策略方面,利率债曲线较为陡峭化,10年期期限利差较高,考虑到税收利差极低,组合更看好10年期国债;超长期国债作为久期调节工具,也可以阶段性配置。由于信用利差已经到历史低位,压缩空间有限,考虑到流动性差异,利率债优于信用债,组合仅配置部分短久期信用债作为底仓。展望下半年,组合仓位预计保持中性,核心配置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国内经济转型可能会催生很多细分行业升级,这些利基市场对于先发者来说有很好的优势。同时我们观察到企业的资本开支冲动下降,行业产能扩张开始审慎,这可能使得竞争环境改善,原有龙头企业预期回报的稳定性可能会增强,我们也期待在此情况下,可以带来更好的股东回报。经过近期下跌,转债估值已经回到历史中性以下,但考虑到退市制度的施行和转债信用风险的增加,转债的筛选更加重要。未来组合将择机降低转债仓位,加强对投资标的的正股和信用风险的研究,在综合考虑估值等因素后,积极调整转债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