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匠心致远一年持有期混合A
(015610.jj ) 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2-08-09总资产规模3.19亿 (2025-03-31) 基金净值0.7204 (2025-04-29) 基金经理束金伟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499.96%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1.3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万家匠心致远一年持有期混合A(01561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文宾2022-08-092024-02-081年5个月任职表现-22.41%---31.61%10.10%
束金伟2024-02-08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4.34%--5.3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束金伟万家匠心致远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机遇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机遇龙头企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125.3束金伟:男,2013年4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2024-02-08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以来,我们的投资思路从“先防守控制总仓位、红利为主科技为辅”的保守策略切换为“不再控制总仓位,科技和新消费为主、红利为辅”,我们认为市场面临的依然是弱现实和强预期的组合,整个指数大概率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风格。但是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然提升,结构性行情可能会大有可为。  行业结构上,一方面我们看好年内国内AI产业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看好新消费个股。  关于AI行业,过去两年AI投资以海外产业链为主线,Deepseek的出现代表未来一年AI投资以国内产业链为主线。再者,由于模型平权,投资价值更高的是微笑曲线的两端---算力和应用。因此我们目前更看好国内AI产业链,相对又更看好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应用、以及国内算力。但考虑一季度市场对AI预期已经比较充分,在一季度末本基金适当降低了AI持仓仓位,增加了新消费相关标的持仓仓位。  关于消费行业,在国内经济有通缩压力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以首发经济、谷子经济为代表的依然有增长的公司,市场可能给予这些公司更高的溢价。一是这些公司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多,市场估值会分化,旧消费熊市估值的同时也存在新消费牛市估值。二是,对标的当下业绩和远期空间要有清晰的测算。三是,对业绩等关键信息要密切跟踪。四是,要珍惜产品、品牌或渠道有创新的公司,珍惜200-500亿中等市值的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回顾2024年A股市场,市场先抑后扬。前三个季度,由于宏观经济整体的景气度放缓叠加复杂的国际形势,整个A股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熊市走势,市场结构上和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顺周期资产和受风险偏好降低压制的成长股表现更为疲弱,而具有防御属性的红利资产表现良好。到三季度末,伴随着政治局会议权威定调以及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包括超预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央行出台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等政策对股市的支持等等,市场否极泰来快速反弹,结构上代表科技方向的成长股表现更优,而此前强势红利资产则相对疲弱。  回顾本基金2024年的操作,前三个季度我们相对市场更早意识到了经济面临房地产下行和地方政府化债两大难题的压力而有通缩的风险,投资策略上采取了“先防守控制总仓位、红利为主科技为辅”的策略,相对良好的应对了前三个季度的熊市。但是2024年四季度以来本基金的表现不佳。主要原因一是我们前期保守的策略导致我们错过了国庆节前后的市场主升浪,原因之二是十月之后我们思路转为进攻之后的两次尝试都不是很成功,一次是房地产,一次是光伏行业。关于房地产行业,我们一度认为会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最后观察下来年内的几万亿的额外信贷支持仅限于已在白名单的项目、并没有扩散到保交楼或者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上。关于光伏行业,我们一度认为会出台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最后观察下来政府并不希望强制性的关停并转,而是希望靠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自发性的协同。在投资逻辑变化后我们对这两个行业进行了止损,绝对收益上亏损并不大,但是在相对收益上我们因此错过了成长股的更大行情。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诚然2024年9月底政治局会议的系列政策确实提振了资本市场,但本轮行情如此迅猛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行长在9月24日会议上对”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这两个新设立的工具的表述:“3个5000亿和3000亿”、“只能投资于股市”。这一表述被自媒体曲解为“央行亲自下场买股票”、“国家通过定点注水股市的方式来改善消费、对抗通缩”,并通过新媒体在散户中间广为传播。被这一消息影响的民众或出于不参与股市自己资产就会被摊薄的担忧、或是在三年疫情两年通缩的压抑下决定不如趁机奋力一搏,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入市冲动。但这种民间传播的解读是对央行政策的误读。第一,这两个工具并不涉及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也没有亲自下场买股票。“互换便利”的对象主要是保险和券商的自营资金,其配置思路稳健为主,主要配置债券,权益仓位本来就未打满;对于“回购贷款”,如果大股东要套股息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几个点的利差,代价是还要面对股价本身的高波动率。这两个工具本质只是起一个托底作用。第二,自媒体宣传“国家通过定点注水股市的方式来改善消费、对抗通缩”的说法,实为倒果为因、操纵人心,央行如果要提高其负债,大可以直接给老百姓降低税费、改善民生,通过注入股市再通过股价的涨跌进行二次分配,只会加剧贫富差距的分化,反而进一步加剧通缩。庆幸的是国家通过官媒对这一政策的补充解读及其他手段进行了冷却降温,市场的阶段性回调反而是好事,如果快速涨上去反而会打破长牛的基础。  另外,市场上部分观点对央行把资产负债表压进去、并进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有较高的期待。我们认为对财政政策不宜过度乐观。第一,造成目前CPI和PPI均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负债,即居民部门和地方政府过去加了杠杆但投向了收益不高的资产;二是收入差异扩大。而这两点都是由于过去的刺激政策操作存在不足。第二,放水和财政刺激都是技术活,不是一放就万事大吉的,上一轮棚改货币化的长期效果都是值得商榷的。第三,财政收入是低于预期的、财政支出是相对刚性的,额外的财政刺激能够把缺口补上保证财政支出的稳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第四,我们更倾向于看到温和的改善民生的财政刺激,实实在在的降低老百姓的税费负担,用一定的时间、以利率下行和本币贬值为一定代价,将杠杆慢慢的去掉,这期间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本基金在本次指数上涨行情中相对被动。主要原因是,我们认为三季度的企业盈利较大概率相比二季度有所减弱,而二、三季报又靠的比较近,因此我们在8、9月份将仓位压到6成,持仓结构以红利+AI为主,并计划至少等三季报的利空释放完毕之后再考虑加仓。政治局会议政策出来之后,我们低估了散户入市的热情,我们的应对是在国庆节前进一步加仓了高股息红利(考虑到可能受益于回购贷款政策)和新加仓了消费股,将仓位提升到7成多,在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将涨幅较大的科技股(主要AI板块)做了减持,将仓位又降回6成。本次指数的快速上涨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框架,提醒我们投资需要想象力和更广阔的视角,我们后续需要做深刻的反思。不过牛市没有后视镜只能向前看,此时我们认为后市指数会区间震荡收敛,短期再做仓位大的变动意义不大,我们短期会保持仓位不动,待评估后续政策效果后再考虑方向。结构上,我们此时会回避散户入市热情带高的非银和科技板块,保持现在红利板块不动,其可能反而会受益于国家队的托底护盘动作。不过我们会积极挖掘主题投资机会,如果有新的主题机会我们会尝试参与。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2024年上半年的市场整体情况,A股市场宽幅震荡。年初市场出于对负债型通货紧缩等长期问题的担忧,主要指数有所回调。但随后伴随着国家针对资本市场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出台、以及两会及政治局会议发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地产518新政等,市场的短期失灵被迅速纠正,风险偏好显著回升,一季度主要指数最终录得正收益。但二季度由于地产和消费数据持续转弱,市场又转入宽幅震荡。  回顾2024年上半年本基金的投资操作,本基金延续去年以来的“先防守、再进攻”的基本策略,在力求稳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再积极寻找超额收益。年初,本基金控制了总仓位,随后在观察到两会及政治局会议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后,本基金适度提高了仓位。总体持仓结构在保持“红利+ai”的哑铃型结构底仓的基础上,降低顺周期资产的配置,增加了出海产业链和海外资源品的配置,并阶段性参与了低空经济、设备更新、创新药等政策性主题机会。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市场面临的依然是弱现实和强预期的组合,整个指数大概率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风格。但是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然提升,结构性行情可能会大有可为。在投资策略上,我们修改了过去两年的“先防守再进攻控制总仓位、红利为主科技为辅”的投资思路,改为“不再刻意压低总仓位、成长为主红利为辅”的投资思路,投研精力分配上也会从过去两年更多的“自上而下研判宏观”转变为更多的"自下而上研究个股”。行业结构上,一方面我们看好年内国内AI产业的投资机会,一方面看好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业绩依然有增长的新消费个股。关于AI行业,以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为分界线,过去两年AI投资以海外产业链为主线,那么未来一年AI投资以国内产业链为主线;关于新消费,在经济有通缩压力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以首发经济、谷子经济为代表的依然有增长潜力的公司,这些公司值得我们重视。总而言之,我们认为2025年在总量层面不会再有过去几年大开大合的剧烈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结构性行情,我们会加大对产业趋势前沿变化的跟踪力度,加大自下而上对个股的研究深度,力求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