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新量化混合C
(016048.jj )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2-07-07总资产规模299.84万 (2025-06-30) 基金净值1.7990 (2025-07-22) 基金经理邓默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5-07-0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9.44% (8274 / 879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华商新量化混合C(01604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邓默2022-07-07 -- 3年0个月任职表现-9.44%-2.46%-26.03%-7.3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邓默--149.9邓默:男,中国国籍,数学博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11年6月加入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2015年9月9日至2017年4月26日担任华商大盘量化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5年9月9日起至今担任华商新量化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5年9月9日起至今担任华商量化进取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2月23日起至今担任华商动态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3月8日起至今担任华商红利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12月15日担任华商电子行业量化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12月15日担任华商计算机行业量化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10月28日至2024年1月23日担任华商量化优质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3月8日起至今担任华商品质慧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11月1日起至今担任华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5年6月17日起至今担任华商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公司量化投资总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公司公募业务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22-07-0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2025年4月份的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后,全球金融资产波动下降,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恢复,A股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大盘指数在突破今年3月高点这一关键阻力位后,短期内或仍存在震荡,在内外部宏观环境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宽松的市场流动性叠加美联储提前释放降息信号,为市场上行建立一定的支撑基础,同时证监会表态稳定资本市场,为市场进一步注入信心,当前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预示着市场在充分蓄势之后大概率将进入上行趋势行情。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资金开启新一轮再平衡进程,国际资本将持续增配估值合理、增长确定性强的中国资产。展望下半年,外资持续回流带来的估值修复以及产业政策红利催生的结构性机会,也会进一步强化中国资产重估的趋势。总之,我们对于今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  随着国内新一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有望逐步强化。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大盘成长风格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我们仍将维持大盘成长风格为主的持仓策略。随着中报披露窗口临近,市场关注点回归基本面,优质成长股或成为资金集中配置的方向,并带动市场走出结构性行情。我们重点布局业绩可能超预期的板块,包括顺周期板块中具备较强盈利弹性的个股,和以算力和AI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中具备中长期产业趋势、业绩有望高增长的个股。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例如AI应用落地、智能驾驶普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等,均可能催生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行业龙头将会在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明朗变得更具有投资价值,我们将密切跟踪各行业特别是金融、新能源、科技等行业的业绩增速情况和盈利兑现情况,动态优化持仓结构,把握市场新机遇。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我们仍然面临比较复杂的宏观环境,随着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滑,风险偏好开始收缩,A股同样受到情绪影响,叠加4月份财报窗口期市场对业绩不及预期的担忧,二季度A股将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但部分板块仍然具备结构性机会。面对市场的周期性扰动,我们认为市场对于经济偏弱已经有较为充分的定价,短期以避险情绪冲击影响为主,随着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落地对于经济的拉动,A股仍然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对于投资组合我们会转向更加均衡的行业配置,同时在板块上选择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在选股时需要更加关注个股逆周期的能力,规避出口相关的个股,在合适的估值位置进行配置。  一季度我们持仓风格仍然保持大盘成长风格,在高端装备、出海和科技板块进行了一些增配。但目前可以预期新关税政策将极大影响出海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因此作为应对将出海公司调出组合,仓位上有所降低。我们在二季度会更加关注内需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在科技和消费方向上寻找可能受益于内需增长的公司,例如家电、医药、军工、新能源等方向。除了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政策的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驱动力。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内需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和空间都在逐渐增加,内需板块的估值修复可能会成为后续反弹的核心抓手,我们会积极跟踪国内消费数据以及各行业一季报的表现情况,在内需方向上寻找新机遇。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回顾2024年,市场大开大合,主流宽基指数大部分录得正收益,全年看大盘和价值风格相对小盘和成长风格占优。市场全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小市值风格的崩溃、风险偏好下行带来的缩量下跌,以及政策组合拳推动的市场风险偏好修复和高流动性驱动的上涨。在当前缺乏更进一步基本面信息验证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都在基于未来潜在的预期假设平衡自身的组合,风险偏好亦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也因此市场波动较大,博弈较多。但中长期来看,市场定价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改善情况。国内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建筑业 PMI 创下 6 月以来高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此前增量政策对投资端和实物量的提升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随着企业盈利的改善和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继续回升,所以我们对于2025年开年的市场表现整体是相对乐观的,对于全年市场整体是相对乐观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今年三季度以来,市场大部分时间处于持续的震荡下行趋势中,上证指数在9月初已经接近年内最低点,且结构上呈现出防御板块极致抱团的情形,量能不断萎缩,反映出当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风险偏好极低。进入9月下旬后市场开始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继9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后,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力度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随着政策态度的转向,市场此前的悲观预期也迅速扭转,资金进入A股带动市场出现快速的放量上涨行情。目前9月的制造业PMI为49.8%,仍处于荣枯线以下,相比前值略有回升,可以看到经济基本面情况尚未发生明显或实质性的变化,这次靠政策预期和资金情绪推动的上涨行情,短期较为依赖政策投放的节奏,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国家通过引导资本市场的上涨,来提升居民财富,提高消费和投资水平,让经济基本面逐渐好转,我们相信中央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很多,但节奏上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投放的,并且在市场过热的时候会给市场降温,让资本市场和经济复苏的节奏匹配起来,所以当前市场还不具备持续快速上涨的条件。除此之外在四季度我们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比如10月财报披露期部分公司的业绩可能不及预期,11月美国大选后美联储对于降息的态度变化,还有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定调等等,对于本次上涨行情,在调整过后我们预计市场会进入一到两个月的横盘震荡期,等待新的政策出台以及基本面数据的验证。指数在当前位置的估值历史分位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向下调整的幅度有限,同时市场风险偏好已经开始回暖,所以我们对于四季度的市场表现整体是相对乐观的。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我们仍然围绕低估值高成长风格构建投资组合,借助量化模型工具进行选股。行业上我们继续看好科技成长和上游资源这两个大方向。科技板块包括国产算力、高端装备、消费电子等可能出现政策预期变化的方向,在政策影响下有更大概率实现业绩的兑现及估值修复,我们也会在相关产业链公司中积极地寻找低位布局的机会。上游资源板块则是考虑当基本面好转后,长线资金最先买入的标的应该是愿意长期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9月24日央行创设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就鼓励公司以2.25%利率借款进行回购,那么股息率高于2.25%的上市公司就会在市场企稳后更加积极地进行回购,有助于大股东以较低成本增持股份并获得利差收益。在四季度我们会重点关注这些符合条件的高股息、高盈利质量的公司并进行一定的配置。总体而言,四季度财政政策的发力助于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我们相信在政策支持和基本面改善的预期下,指数有望进一步实现良性平稳的上涨。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我们将继续坚持低估值高成长的投资策略,并在市场短期波动中寻找结构性机会。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低估值高成长类公司的表现更具韧性,因此我们在组合中提高了对稳健成长类公司的关注度,以更好地平衡收益与回撤,力求提高策略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关注长期投资价值,结合政策导向、科技创新趋势以及产业升级的方向,利用量化模型评估市场情绪、资金流动和行业景气度,以优化行业配置和因子暴露,提前布局具备持续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在该产品组合构建中,我们更加偏重于中大市值股票的配置, 看好以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公司的配置价值。科技板块包括国产算力、高端装备、消费电子等可能出现政策预期变化以及AI应用爆发等带来的投资机会,有更大概率实现业绩的兑现及估值修复,我们也会在相关产业链公司中积极地寻找低位布局的时机,同时我们关注大金融在政策影响下的投资机会以及阶段性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