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慧鑫利债券
(016537.jj)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09-23
总资产规模
53.20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1569基金经理陈芳菲管理费用率0.3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2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上银慧鑫利债券(016537)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陈芳菲2022-09-23 -- 1年10个月任职表现8.24%--15.69%13.1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陈芳菲基金经理186.3陈芳菲:女,硕士研究生。历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社保投资经理及基金经理、固定收益专户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债券高级投资经理,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专户投资经理等职务。现任上银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上银慧鑫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9-2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2季度,财政政策力度较小,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投资和消费都偏弱,房地产刺激政策不断推进但效果不显著,利率不断下行,4月,特别国债压力的预期开始发酵,叠加央行提醒长期利率风险,利率波动加大,但在缺债券资产的大环境下,收益率曲线先熊陡再牛平,5月启动的这一波行情也成为今年来利率下行最快的一段。基金经理认为当前相比债券缺资产的矛盾,供给矛盾不是主要矛盾,基本面和资金面对债市有较强支撑,汇率风险更多来自基本面预期而不是利率的微调。4月久期保持中性,5月下旬在市场分歧较大的时候,开始拉长久期至今年来最高水平,以超长期国债持有为主,6月初因规模波动增加,久期控制在低位,并于中下旬逐步将久期升高至中性偏高水平,持仓以中长期限利率债为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1季度收益率震荡下行,市场迎来了一次50bp的降准和5年LPR下行25bp的政策利好,中债3年、10年、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下行了26bp、27bp、37bp,超长期表现更好。临近季末,特别国债的供给压力,股市上涨带来的风险偏好预期变化等扰动让收益率从最低点反弹上行,3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10bp左右,长端的波动加大。而资金面整体保持宽松,债券需求旺盛,参与者呈现多样化趋势。今年来,本基金提高了长久期债券的波段操作频率,整体杠杆维持在中性水平,1-2月,逐步提高久期至中性偏高水平,3月中旬降低了久期,并在季末重新拉升久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1季度,利率先上后下,收益率曲线熊平,息差策略较为有效,本基金逐渐增加了杠杆。春节后市场对复苏的期望值较高,利率有所上行,本基金顺势降低了久期,3月份债市情绪逐渐回升,本基金也在3月份拉长了久期,主要配置在短久期品种上,并通过长久期品种进行波段操作。2季度经济高频数据继续走弱,资金面宽松,债市出现资产稀缺情况,利率快速下行,又顺势通过加杠杆,拉长了久期,增加了信用债配置。4季度债市收益率一波三折,先下后上再下,年末利率逼近全年低点。10月份,地方债放量,万亿国债供给计划发布,导致利率债供需结构恶化,月底因短期资金面剧烈波动,加深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利率逐渐上行,本基金也顺势逐渐降低久期。11-12月,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短期资金面逐渐改善,存款降息后进一步激发了做多热情,高收益资产变得稀缺,超长债和信用债最为抗跌,年末的配置压力进一步抬升,收益率快速下行。本基金的久期在11月逐渐拉高后保持稳定。结构上,增加了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段的配置,如新发7年期国债,也增加了摊余成本计价的公募再配置需求较高的中短期政金债的配置。考虑到12月最后两周收益率下行较快,年末维持久期的同时降低了杠杆,为新年留有再配置的空间。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3季度经济和金融数据持续偏弱,人民币汇率走低,而超预期的非对称降息,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措施(下调印花税、控制IPO与再融资、限制减持、融资保证金调降等)出台,以及房地产政策出台了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又阶段性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债券利率先下后上,信用债走势强于利率债,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10年国债利率本季度上升了4bp,因十一节前资金偏紧,短期利率上行更多,收益率曲线熊平。本基金久期维持中性水平,信用债比例逐月下调,考虑到9月资金偏紧,略下调了久期和杠杆比例。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可能导致消费趋弱,出口受美国经济降温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冲击也不可忽视,经济可能继续探底,风险偏好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地产和高收益城投等信用债的供给下降,同时,大型央国企获取信贷的成本持续低于同期限发债成本,债市缺资产的现象可能会持续,久期策略变得更加重要。又因为汇率的掣肘,不同机构间的流动性分化,短期利率难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杠杆策略需要适时调节。总体继续看好债市,灵活运用久期策略和杠杆策略提高产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