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
(018446.jj)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06-13
总资产规模
17.41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353基金经理盛震山杜洋胡志利谭冬寒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77.41%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3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01844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盛震山2023-06-13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5.37%---6.47%16.36%
杜洋2023-06-13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5.37%---6.47%16.36%
胡志利2023-06-13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5.37%---6.47%16.36%
谭冬寒2023-06-13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5.37%---6.47%16.3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盛震山专户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兼任投资经理145盛震山先生:中国,硕士研究生,曾先后在中国电信集团北京市电信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担任项目经理,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助理,在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2019年3月5日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专户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兼任投资经理。2023年1月1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聚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6月1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领航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6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精选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0月13日起担任工银瑞信新蓝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6-13
杜洋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39.5杜洋先生:硕士,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研究部能源设施研究团队负责人、基金经理。2015年2月16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战略转型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1月2日至2018年10月12日,担任工银瑞信瑞盈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月25日至2018年6月11日,担任工银瑞信瑞盈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3月22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稳健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1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担任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4月24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2月31日担任工银瑞信产业升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月13日起担任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1月18日起担任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6-13
胡志利权益投资部投资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19胡志利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2012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12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权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2015年8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担任工银瑞信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0月10日至2018年2月23日,担任工银瑞信新焦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月25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优质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14日至2018年6月12日,担任工银瑞信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27日至2018年8月28日,担任工银瑞信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2月27日至2019年8月14日,担任工银瑞信国家战略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聚焦30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现代服务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2月3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月11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沪港深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3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拟任基金经理;2022年3月2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优势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8月22日起担任工银瑞信美丽城镇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6-13
谭冬寒研究部研究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28谭冬寒:男,博士研究生,13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中信证券行业研究员;2013年7月1日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研究部研究总监、基金经理。2016年9月2日至2022年6月14日,担任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7月3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1月9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健康生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9月15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兴瑞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月1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2023年6月1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领航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6-1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整体处在"平稳震荡、政策呵护、预期偏弱"的状态。A股市场整体维持震荡态势,开年以来全球PMI指数普遍回升,外需相对较强,带动了商品价格和市场信心的回升,因此市场指数在2月初触底后一度反弹幅度较大,但由于内需偏弱,房地产政策陆续放松的效果还需观察,财政和货币政策较为克制,市场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位,资本投入产出比偏低,限制了信贷扩张意愿,对市场风险偏好有不利影响。因此,二季度中后期以来市场延续回调,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普遍接近开年的位置,而创业板、中小盘和微盘指数则大多回落至比年初更低的位置。  本组合采取团队管理模式,年初以来维持了对小盘成长风格的低配,在此基础上,各基金经理在自身擅长的风格和板块内聚焦,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资产配置和个股选择的投资决策。  在价值风格方面,组合于二季度中前期,明显增加了以水电为首的公用事业行业的配置比例。此外,二季度中之后,组合明显增加了贵金属资源股的配置比例。最后,从二季度末开始,我们对部分重资产、运营类上市公司的持仓有所调减,这主要是考虑他们的估值已经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基本面的潜在风险看起来正在累积,因此组合的配置结构有再平衡的必要性。同时,组合保持了对金融板块的稳定配置,亦贡献一定的正收益。  在成长风格方面,结构上优化稳健类资产的配置,增加出海的优质公司配置,尤其当下成长类资产稀缺的背景下,个股层面更关注其长期竞争力,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否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空间的能力。减持了部分长期收益率下降到不具备吸引力的稳健类个股。  重点板块方面主要讨论医药行业。上半年医药行业在各个行业表现中继续落后,中信医药指数下跌20%。美国国会推动生物安全法案,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市场对CXO较大的担忧,虽然全球新药研发景气度已经有显著的回暖,但CXO股价仍在持续压缩估值。国内经济压力带来消费信心弱,也影响了与内需相关资产的股价表现,如中药、药店和医疗服务。医保政策今年未见显著收紧,但市场担忧医保支出的远期增长中枢会大幅下降,也担忧医保收入的压力会迫使医保局政策收紧。此外,医药领域“强监管”影响还在持续,虽然二季度以来医院端数据处在环比改善过程中,但截至6月医院端药品销售还未完全消除政策影响。以上多重利空因素使得医药股上半年表现持续弱于大盘,估值进一步收缩。好消息是海外的研发景气度如我们预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二季度能看到海外biotech的投融资数据连续数月持续上行。所以今年标普500生物科技指数与中信医药指数呈现出显著的背离趋势。综合以上各项因素的跟踪与判断,上半年我们对本基金的医药行业仓位有所降低,但依然相对基准超配了医药。结构上,我们大幅减仓了暴露于美国制裁政策风险的CXO行业。另外,制药行业从长周期看正在逐步消化集采政策带来的业绩拖累,而创新转型成果开始落地,创新药增长逐渐成为新的成长发动机,开始提供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增配了仿制药龙头公司。我们继续看好创新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创新药供给格局有所出清,而创新机会在不断涌现。中药行业的政策环境仍在持续改善中。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多种因素包括市场交易结构的影响下指数先调整后反弹,结构上表现分化较大,截至3月31日,创业板指、上证指数、上证50年内涨幅分别为-3.9%、2.2%、3.8%。  其中代表稳定高股息类、上游周期类、人工智能相关资产表现较好,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化较大。本基金主要坚持2023年年报的展望判断,操作上一季度主要增加上游资源股包括能源、贵金属相关公司,以及受益经济弱复苏的消费公司和受益出口恢复的制造业龙头相关公司。减持受政策影响对美敞口较大的医药资产。整体保持对权益市场谨慎乐观的判断,通过保持高仓位,通过持有优质资产以力争获取长期收益的基本策略保持不变。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在开年之际,随着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恢复,各个产业环节的景气度普遍提升。进入二季度后,地产销售的回暖未能持续,出口方面在此前累积的订单集中交付之后也出现走弱的迹象,实体层面的总需求未能出现如期的强劲回升,进而也影响了消费的信心。尽管此后一直到年底阶段,地产限制性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放松,但购房者的信心依然不足,体现在新房销售端的数据依然较弱,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地产风险是否有可能进一步蔓延的担心。同时,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正面临债务去化的压力,而此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因此在地方政府层面,继续进行信贷扩张、支持总需求增长的动力有所不足。时至年底,我们注意到中央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支援地方政府债务去化、明确三大工程等扩张性政策,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金融支持措施,这些都是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的有利信号。  市场方面,2023年上证指数出现了-3.7%的调整,中证800指数的变动幅度为-10.09%,创业板的调整幅度达到-19.49%。尽管主板指数调整相对较小,但市场的结构分化非常明显。低估值、高股息的个股明显跑赢市场整体,地产及其产业链、新能源、消费等产业环节调整幅度相对较大;TMT、汽车等行业虽然机会时有闪现,但这些行业领域的投资机会往往题材性较强、相应的股价波动幅度较大,且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往往难于评估个体资产的安全边际,因此投资获利的难度不小,特别是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投资机构来说挑战更大。  本基金于2023年6月完成募集,在此后的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团队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对组合进行了动态的配置调整。在四季度中后期,增加了公用事业的配置,与此同时降低了银行、零售和上游能源等行业领域的持仓比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市场表现偏弱,沪深300下跌5.15%,中证500下跌5.13%,一方面国内经济在2季度再次下行后,3季度回暖速度偏弱,尤其是地产链条景气度再次下行,引发市场对地产尾部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波动较大,美国经济表现较好,美国国债利率持续上行,海外资金有一定回流美国的现象,导致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承受一定压力。9月以来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的特点逐步被市场认可,同时随着地产政策陆续出台,经济出现尾部风险的概率大幅下降,市场逐步呈现出震荡格局。本基金在三季度基本完成建仓,基金经理团队就资产配置、风格配置作出决议并落实在组合管理过程中,组合体现出均衡度较高的特点,波动性得到有效控制,在市场下行过程中体现了较好韧性。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未来,当下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其中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是影响经济内生增长预期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走向平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控制、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国内经济短期将呈现温和修复态势。国内经济的潜在压力可能在两个方面:首先,出口增速可能走弱。从短期来看,上半年以来由于存在预期贸易摩擦加剧,红海危机迫使船舶绕行、运期拉长,以及国际赛事密集等因素影响,全年的出口订单可能存在较正常季节性有所前置的情况,再叠加去年下半年的同比基数渐高,不排除下半年的出口情况可能弱于季节性。此外,从中期来看,2024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的出口同比增长6.9%,未来增速向合理均值回归的可能性亦较高。其次,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可能走弱。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与历史同期相比,当前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水平已连续数个季度呈现下行态势,加之二季度以来的信贷数据已先行走弱,制造业投资增速即将下行的可能性不低。  从市场的角度,“高股息”事实上已成为最近两年较为有效的选股方向和权益投资策略,我们的组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相关资产的良好表现。然而,由于众多具备“高股息”特征的上市公司股价已经持续、大幅上行,其可预期的股息收益率已经显著压缩、股价的潜在波动也势必加大。特别地,我们已经注意到其中的一些产业环节,未来行业层面的供需关系可能会出现不利的潜在变化,相关个股的收益质量和现金流创造能力有被侵蚀的可能性。简而言之,这些资产从风险收益比衡量的投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  综上所述,当前组合存在再平衡的必要性,在价值板块方面,我们预计将在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进一步拓宽视野,保持对金融板块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努力使组合的配置结构更加多元化,以期有效应对市场的潜在波动、努力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  在成长板块方面,将维持当前的均衡配置,适当优化稳健类资产,并寻找具备全球竞争力、产能全球化走出经营底部的优质龙头公司投资机会。在医药投资方面,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担忧的行业增长中枢可能长期下降、医保政策可能趋严、反腐影响大幅冲击医药商业模式等问题,在估值中已经得到一定反应,也部分存在将长期问题过度短期化。上半年我们看到创新药的销售态势维持良好,中国企业和医院在全球性学术会议上的贡献度在快速提升,这些趋势预计都还会持续。长期来看,医药公司全球竞争力普遍提升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内需求稳定持续增长的背景也依然存在。展望下半年,由于基数原因,医药行业的增速水平也可能会表现为较上半年有所加速。所以当前我们对医药行业的观点比年初更加乐观一点,下半年行业增速恢复可能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