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新增长混合A
(001499.jj )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15-06-19总资产规模3,246.12万 (2025-03-31) 基金净值1.4534 (2025-04-29) 基金经理殷瑞飞敬夏玺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0%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162.45%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7.03%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国投瑞银新增长混合A(00149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殷瑞飞2023-10-26 -- 1年6个月任职表现4.34%--6.62%--
刘钦2015-06-192016-08-021年1个月任职表现5.85%--6.58%--
狄晓娇2017-05-202019-10-152年4个月任职表现8.76%--22.30%--
桑俊2016-06-022024-04-267年10个月任职表现7.40%--75.73%22.83%
敬夏玺2022-04-13 -- 3年0个月任职表现2.27%--7.0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殷瑞飞本基金基金经理,量化投资部部门总经理1711.6殷瑞飞先生:中国籍,厦门大学统计学博士,量化投资部部门副总经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任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分析师。2011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4月2日至2013年9月25日担任国投瑞银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2013年5月17日至2013年9月25日担任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的基金经理助理,2013年10月26日起担任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7月24日起兼任国投瑞银中证上游资源产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2018年8月1日起兼任国投瑞银中证500指数量化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6月11日起兼任国投瑞银沪深300指数量化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10月15日起兼任国投瑞银安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曾于2016年4月26日至2018年6月11日期间担任国投瑞银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于2015年11月17日至2019年1月4日期间担任国投瑞银新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于2013年9月26日至2020年9月18日期间担任国投瑞银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10-26
敬夏玺本基金基金经理158.2敬夏玺:男,基金经理,中国国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14年证券从业经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员,2011年7月至2016年5月任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任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基金经理,2021年9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2022年4月13日起担任国投瑞银新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及国投瑞银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6月14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和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7月12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熙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8月16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达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3月7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立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3月15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意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3月13日起兼任国投瑞银启源利率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5月17日起兼任国投瑞银顺成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于2021年12月31日至2023年7月26日期间担任国投瑞银顺银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于2022年7月20日至2024年1月10日期间担任国投瑞银安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4-1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延续了稳健复苏的步伐。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使得海外资金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相关消费产品等领域,需求增长强劲。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以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阶段性点燃了民众对科技板块的关注热情。2025年一季度,A股在科技主线驱动下呈现结构性行情,各主要宽基指数和风格指数表现分化明显。科技和成长风格表现较好,而传统权重板块表现相对较弱。一季度,代表科技成长风格的科创200指数大幅上涨10.81%,中证1000指数上涨4.5%,上证指数下跌0.48%,沪深300指数下跌1.21%,中证红利指数则下跌3.11%。展望未来,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和股票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相较始于2018年的上一轮关税冲击,一方面,过去几年国际国内双循环体制逐步建立,面对关税冲击,中国经济更具韧性;另一方面,经过上一轮的贸易摩擦后,中国贸易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对美出口依存度显著下降,企业在过去的经验上也有了更充分的应对措施。另外,面对外部的干扰,我们预期政府也将采取更加积极地应对政策。全球经济有望在不同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协同下,逐步走向复苏正轨。基金投资操作上,我们遵循稳健投资、严控风险的投资风格,使用科学、系统的量化方法,挑选具有长期优势的投资标的构造组合,同时基于系统化、纪律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组合波动,降低组合回撤,力争为投资者获得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实现稳步复苏,全年GDP预计保持5%以上的增速。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内需逐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至4.6%。投资方面,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劲,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出口表现超预期,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显著。A股市场整体表现良好,但区间波动较大。市场全年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年初上证指数一度在2月初触及低点2635点,市场信心极度低迷。然而,自9月24日开始,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资本新政落地后,市场流动性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提升,市场迎来强势反弹,各类指数普遍大幅上涨。最终,全年成交额突破257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21.2%。主要指数均实现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全年累计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上涨13.23%,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基金投资操作上,我们遵循稳健投资、严控风险的投资风格,使用科学、系统的量化方法,挑选具有长期优势的投资标的构造组合,同时基于系统化、纪律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组合波动,降低组合回撤,力争为投资者获得持续的投资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A股市场先持续下跌后迎来一波快速上涨。经过一波市场整体性反弹之后,各大板块、行业均呈现上涨态势。全季度上证指数上涨12.44%,沪深300指数上涨16.07%,中证红利指数上涨6.43%,中证1000指数上涨16.60%。权益市场的上涨一方面源于持续的估值压抑,另一方面来源于政策的全面发力。9月24日,国新办举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推出了众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举措,通过降准降息来释放流动性,同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贷款购房居民的财务负担。并且新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型金融工具,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等,同时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善经济预期,缓解市场担忧。本次金融和政策组合拳推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传递出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工作高度重视的坚定态度,对助力实体经济实现平稳复苏、恢复资本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众多政策措施超市场预期,直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随着支持性政策逐步落地,政策效应与市场有望形成正循环反馈,我们认为市场阶段性底部已经相对明确,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窗口内,权益市场或将继续保持震荡回升状态。三季度债券市场震荡加剧、品种表现大幅分化,国债收益率陡峭下行,10年期国债在2.0%-2.3%宽幅震荡。中证转债指数三季度上涨0.58%,涨幅显著落后于同期主要股票指数。基金投资操作上,我们将继续遵循严控风险的投资风格,使用科学、系统的量化方法,挑选具有长期优势的投资标的构造组合,同时基于系统化、纪律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组合波动,努力降低组合回撤,力争为投资者获得持续的投资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2024年上半年,海外方面,美国经济保持强劲,降息预期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内经济经历了先升后降的波动,表现出外强内弱的格局,实际下行压力较大。政策上,政府采取了温和发力、节奏偏慢的策略,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适度放松。市场方面,A股整体保持震荡,更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从风格来看,红利和大盘风格依旧延续强势表现,上证指数下跌0.25%,沪深300指数上涨0.89%,中证红利指数上涨7.75%,中证1000指数下跌16.84%。不同行业赛道分化也较为明显,银行、煤炭代表的股息率较高的行业领涨,通信、电子等行业受人工智能概念的影响,也有不错的表现。基金投资操作上,我们继续使用科学、系统的量化方法,挑选具有长期优势的投资标的构造组合,同时基于系统化、纪律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组合波动,努力降低组合回撤。固定收益方面,上半年灵活进行利率债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2025年,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之下,中国经济有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在民生和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增强经济韧性。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央行可能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国际方面,全球经济预计延续弱复苏态势,但不确定性依然显著。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可能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变数。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行业方面,消费有望成为2025年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白酒、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将在消费升级和政策补贴的双重推动下迎来发展机遇。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企稳,也将为消费复苏提供有力支撑,带动家电、家居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此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科技行业也将继续引领经济增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下,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将为相关行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展望后市,2025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基础,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进而推动市场估值提升。在投资板块上,我们重点关注内需消费、科技成长和高股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