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庚价值领航混合
(006551.jj)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5.80万
成立日期2018-12-19
总资产规模
46.89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2.4571基金经理刘晟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10%持仓换手率160.99%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6.50%
备注 (2):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中庚价值领航混合(00655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丘栋荣2018-12-192024-07-195年7个月任职表现14.75%--115.61%-24.68%
刘晟2024-05-11 -- 0年5个月任职表现5.65%--5.65%--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刘晟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公司投资部研究部总监兼基金经理90.5刘晟:男,2015年7月起从事证券投资研究相关工作,曾任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研究员。2018年7月加入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目前担任投资部研究部总监。2024-05-1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国内经济延续此前的趋势,在信贷、终端消费和价格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小的压力。但在季度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顶层设计维度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了下一步的经济工作,提出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此同时,人民银行、金管局、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各机构在货币、地产、资本市场、财政、扩内需等多方面连续释放积极信号,大幅修正预期、强化信心。海外方面,金融条件进一步宽松,美国降息周期开启,减轻人民币汇率和资产压力,后续重点关注大选扰动和非线性风险。三季度末对于经济预期的波动让此前权益和债券市场的强趋势戛然而止,10年国债自新低的2.0%上行至季末的2.15%,而权益市场反应更为凌厉,三季度最后5个交易日指数普遍涨幅超过25%。本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的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回落至0.56倍标准差,处于历史中性偏上水平。PB、股息率、息债比等估值指标则显示权益资产估值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仍具有较好的隐含回报水平。港股估值起点更低,三季度表现更佳,港股整体估值回升至中性水平,但港股更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部分公司有稀缺性,且竞争力更强,交易层面受到的非理性扰动也更少,值得持续超配。在过去一个阶段,转型、债务、地缘等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经济表现有压力,市场对于未来预期也较为悲观,但我们的投资组合却一直呈现出更强的对于宏观经济的正向贝塔。这并非是我们对于宏观基本面的认知与市场有很显著的分歧,而是基于中庚基金不确定性定价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体系,我们认为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单边的下行让经济负相关的“防御类资产”定价性价比持续下降,经济正相关的资产则具有越来越高的风险补偿,我们愿意去积极承担这样的风险,以换取更高的预期回报率。三季度末政策面的转向让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有所调整,但政策层面具体的力度、节奏、效果都伴随着不确定性,这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势又至关重要。对于政策预期的快速变化被交易结构的变动进一步共振放大,造成了近期市场的剧烈波动。在这样的市场中,首先,我们认为尽管我们相比于市场在政策力度、节奏、效果的把握上也很难有显著的超额,但对于政策的方向上要扭转资产价格通缩这一点我们则十分坚定;与此同时,我们仍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不确定性定价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体系:不确定性定价让我们对于后续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不是非黑即白,而时刻对于估值的严格要求让我们不在交易层面的暴涨暴跌中迷失了定价的锚。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将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正确承担风险并挖掘有超额回报的投资机会。短期内市场涨幅大,但权益预期回报仍较好,是性价比突出的大类资产。通过重视基本面和估值,筛选风险收益特征右偏、预期回报高的投资机会构建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1、供给侧收缩或者刚性,需求侧有韧性,甚至有一定增长的行业,比如以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股等板块。(1)中期供给端约束刚性,基本金属总体呈现出资源约束紧、产能弹性弱、价格易涨难跌等特征,导致价格中枢继续抬升。(2)需求端有机会迎来新旧、中外共振:此前从结构上看资源股的新兴需求增速很好的支撑了传统需求的下滑,海外需求也拉动了全球供需平衡的紧张,在中国政策转向,海外软着陆可能性增强的背景下,商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二次通胀的概率正在提升。(3) 部分公司存量资产价值高且仍有较好的量增预期,龙头公司或一体化公司兼具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分红能力,估值定价仍较低,对应预期回报水平较高。2、受益于政策转向,资产通缩预期减弱,居民消费信心提升的地产、消费等内需板块。(1)此前通缩螺旋的背景下,尽管我们已经在地产板块中优选一定能活下来的低估值央国企,但仍然承担了较大的下跌,未来只要打破通缩预期,达到“止跌回稳”的政策目标,在相对保守的假设下,相关公司由于其低估值就具有较好的性价比。(2)过去几年并不是我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明显的恶化,更多是资产负债表的预期向下,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下降,而超额储蓄大幅提升。许多此前“高贵的”消费品公司在接连的动销数据承压下,估值也收缩到了有吸引力的区间。同样在政策转向、打破通缩的背景下,只要居民消费回归到正常水位,我们就有机会在众多消费业态中寻找到有阿尔法的公司。例如,互联网企业有良好发展的环境和拓展业务的空间。电商、在线娱乐和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经济复苏强相关,若房地产企稳和债务化解有进展,有助于居民消费企稳修复,结构上有利于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增长。3、需求增速尽管下行,但企业资本支出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大幅改善的行业,如部分公用事业、养殖等板块。(1)尽管我们看好本次政策反转的最终成果,但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速度降档仍是科学规律,这也必然影响资本的行为,对于需求增速预期的下降将使得很多行业优秀的龙头企业将投资现金流转变为股东回报。(2)比较典型的是,在城镇化速度放缓的背景下,环保运营为代表的公司正进入资本开支周期尾声,在新的周期中,相比盈利提升程度,该类型公司自由现金流提升更明显,且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均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性。这类公司长期被市场抛弃,估值较低,尤其是在港股市场,长期相比净资产大幅度折价,而实际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小,在自由现金流转换期有更高的可能性被市场重定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水平很高。(3)养殖类公司此前更多被定义为强周期股,市场跟随价格指标交易。我们认为周期仍然存在,但在这一轮周期中确实还是看到了一些不同:一方面龙头公司的盈利优势持续,另一方面,全行业对于投资和扩张都更为谨慎。拉长看我们认为即使在周期波动下,龙头公司依靠自身的阿尔法能够让现金流的稳定性显著强于利润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更谨慎的扩张选择,能够给股东带来较好的回报。4、需求侧出发,看好业务成长属性强,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1)医药行业大药企迎来经营周期拐点,成长性变得更便宜。1)生物医药融资浪潮消退让创新药行业供给逐步收缩。在港股18A和科创板助力下的生物医药融资热潮,为产业积累了一大批具备竞争力的新药研发管线、企业家、中高级从业者和产业链,而随着资本周期的退潮,创新药行业的供给无论是企业自己投入还是在一级市场进行管线的收购都变得更加便宜。2)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叠加国内政策对医药创新的鼓励频出。中国正在从创新药的主要引入方转变成授出方,202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交易中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海外基金在中国寻找优质低价的创新药资产,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在获得全球认可。国内政策端,在审批、医院准入、医保纳入、商保、融资等环节给予更多支持,随着政策逐渐落地,有望提高创新药资产的回报率。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例如一些传统药企处于转型创新的过程中,PE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随着成长性的释放,这些公司有机会借经营杠杆充分体现出盈利弹性,具备相当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2)港股智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成长性迎来重要拐点。1)集中度提升带来盈利改善预期。主流新势力二代车型完成新老更替,爆款逻辑验证后,通过产品线扩张和渠道扩张来扩大规模,逐步提高市场份额,知名度和品牌力均得到提升。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头部新势力有望迈过盈亏平衡点,进入良性循环。2)出口打开成长空间。中国生产的智能电动车从产品力和性价比两方面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力,出海势在必行,我们看到头部品牌在车型认证、渠道拓展方面已经有所布局。即使欧盟等地区加征关税,国产车企也可以通过本地化生产的方式来打开市场。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智能电动车市场经过激烈洗牌,品牌格局已经初步成形,合资燃油车业务收缩,剩余玩家突围成功的概率提升,但市场基于静态的财务表现定价,数个公司市值已经跌破重置成本,也大幅低于产业资本的定价,当前时点具备较高的赔率。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延续底部波动特征,政策长短目标兼顾,继续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供强需弱矛盾和主体信心不足压制复苏斜率。海外关注两点:一是全球制造业周期向上带动贸易、商品需求;二是美国经济及预期起落导致利率高位波动,通胀、就业市场正逐步常态化。权益市场宽幅震荡,年初V型探底,修复后又震荡下行,港股相对A股表现更好。市场风险偏好低,随着ETF规模增加,最大市值公司更受青睐。行业上,稳定、红利类资产表现较好,海外AI映射和出口受益的通信、家电等行业表现居中,但偏成长或偏内需的TMT、地产、医药、消费等行业跌幅较深。权益资产在绝对和相对估值水平上处于低位,市场情绪低迷,具备显著的底部特征,但很多个股基本面改善的实现路径和时间相对不确定,保持耐心和持续挖掘,较大概率自下而上可构建低风险、低估值、高预期回报的投资组合。因此,上半年本基金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从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组合等多方面构建高性价比投资组合。1、基于股权风险溢价的资产配置策略,本基金报告期内维持了对权益资产较高的配置比例,战略性配置港股。2、从行业和个股层面持续优化组合,自下而上积极配置低风险、低估值、持续成长的公司,同时行业风险和风格风险相对分散。本基金重点配置了有色金属、房地产、医药、汽车、机械、农林牧渔等行业相关个股。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修复是分层和渐进的,之前宏观层面关注的三个方面正在兑现。第一,中国工业制造竞争力愈发强劲,全球制造业周期、库存周期和产能构建周期正回升,尤其是非美经济体有弹性与需求空间,中国经济将持续受益。第二,政策托底且偏结构,财政适度加力,风险点有序化解,供需矛盾有所改善。第三,风险继续出清,资产负债表略有修复,新质生产力引领,消费、投资信心缓慢恢复。一季度市场波动急剧放大,股跌债涨,中证800指数PE因盈利下行有小幅上升,10年期国债新低至2.29%,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至1.1倍标准差。从股息率角度看,中证800股息率高于2.7%,比较看30年国债则下行至2.46%的新低,息债比处于历史100%分位。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5%分位以内,美债利率高位,恒生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也处于历史高位,港股性价很高,且部分公司有稀缺性。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对应着战略性的机会,应积极配置权益资产。在转型、债务、地缘等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经济或市场非稳态,当前的权益资产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悲观因素以更高风险溢价补偿体现。而国家、企业、个人均在持续调整以适应变化或占得先机,混乱中寻找秩序,重要的是有效分配敞口以正确承担风险,通过持续挖掘投资机会获取超额回报。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我们认为结论是清晰、递进的:1、 权益资产是系统性、战略性的配置位置。(1)回望来时路,经济基本面和风险层面减法加法已做多年,地产、地方债务风险经多年减法影响权重降低;生产力提升、突破卡脖子的加法正持续推进,部分领域取得成效;贸易、产能、资源等布局日益面向全球以提高安全阈值。(2)权益资产调整时间长和幅度足够大,估值水平低而风险补偿高,跨期投资风险低,具有很强的右偏分布特征,是最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2、 进一步是重视结构,更偏好满足“供要紧、需向新、估值低、盈利高增长或高弹性”特征的公司。普遍的低估值,机会分布广泛,投资于下一阶段基本面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高增长和高弹性的公司。同时那些过去看似是梦想和故事,而今初露峥嵘且具有远大前景的成长股更值得重视。3、 高股息策略长期回报偏贝塔,且并非低风险策略,投资更重要是基本面和定价。高股息策略获取高的回报大概率来自于其他因子的叠加,但投资者喜欢不断强化成功策略,偏好线性交易,而忽视实质风险的不断累积,如周期、成长、资本供给或创新等可能性均会挑战高股息的稳定性。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我们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通过精选基本面良好、盈利增长积极、价值被低估的个股,构建高预期回报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具体而言,决定资本回报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需求,而是供给,以及由供给结构决定的竞争格局,无论是传统行业的供给硬约束还是新兴科技的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希望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1、供给收缩,格局持续优化,更好情况是供给引领需求; 2、需求风险释放充分或空间广阔,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快速增长或持续高增长;3、个股基本面风险释放,格局趋向明朗,竞争优势突出,具有两高特征(盈利的高增长性和高弹性)的优质公司。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1、业务成长属性强、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互联网股和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1)港股医药科技股较大的创新可能性,逐渐具备全球竞争力,供给引领需求,空间巨大,同时较低估值水平,具备较高的回报潜力。(2)港股互联网股具有消费属性,兼顾确定性和成长性。1)产业链地位带来确定性。随着居民收入进一步修复,消费压制情况有望缓解。而产品型公司竞争加剧凸显平台稀缺性,用户消费习惯不可逆,线上化率仍在提升,平台竞争理性克制追求增量,叠加降本增效,大幅度提升利润水平和盈利质量。2)价值链纵深扩张引领成长性。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与改造持续发生,基于中国供应链优势,出海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平台经济基于其技术积累及应用场景,或将成为AI进步的最大受益者。3)互联网板块呈现出系统性的低估值特征。在消费及科技类资产中均具有高性价比,回购分红额度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市场可能过度低估了其收入端的韧性以及高估了非理性竞争带来的利润不确定性。(3)港股智能电动车空间巨大,自动驾驶引领成长拐点,入局公司明确且具备全球竞争力,待竞争烈度降低和传统公司掉队,具备非线性成长机会,全生命周期看当前具有低估值高预期回报特征。2、供给端收缩或刚性,具有较高成长性或盈利弹性的价值股,主要行业包括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能源运输公司,房地产等。(1)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1)供给端刚性导致基本金属价格中枢抬升,价格敏感。基本金属总体呈现出的低产能弹性、低库存、相对低价格的三低特征,有利存量资产价值,内外需求共振,价格已展现弹性。2)国内政策发力带来需求修复,新能源领域弥补需求缺口,海外工业产能构建和库存回补,需求有弹性。3)部分公司估值定价仍较低,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较高。(2)能源运输公司,1)供给受限明确,运输船队老化,新造船成本急剧上升,未来几年供给缩量确定性高。2)石油运输需求预计稳中有升,地缘意外冲击不时发生,运距拉长具有持续性。3)运价中枢持续上升,盈利高弹性。(3)房地产,1)量至底而价寻底。房地产的出清速度极快,住宅近一年销售面积跌破9.1亿平米,自高点跌幅超过47%;住宅近一年新开工面积跌破6.6亿平米,自高点跌幅超过61%。新房销量已接近自然需求底部,房价跌幅大但未演化成金融风险。2)政策转向激发有效需求,未来优质供给有缺口,房地产是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行业,仅剩的头部优质房企保持韧性,市占率逻辑有望兑现。3)优质房企估值水平极低,定价包含了房价较大跌幅的考量,优质房企的投资回报潜力大。3、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农林牧渔等。(1)AI引领创新周期,产品与应用爆发在即,国内产业链深度参与的环节,市场预期低导致定价不充分,集中于机械、电子等偏成长行业的部分成长股。(2)基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发掘一些需求确定的细分领域。如医药制造业。(3)行业持续亏损引发产能大幅去化,动物蛋白部分公司具有高成长性和盈利高弹性。(4)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如我国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等为代表的制造环节渗透率提高、价值量提升。再如锂电、汽车板块中,竞争格局走向清晰,具备全球竞争力成本、技术优势领先的高端制造细分龙头。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疫情放开后,预期的反转之年变成了现实的过渡之年。政策定力强,聚焦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而经济正循环未起,结构上供强需弱,就业、资产、价格等表现较差。而海外主要是美国在强财政、紧就业、强权益等背景下,高位再进一步加息,对非美资产压制大。因内外压力和长期叙事的影响,权益主要宽基指数继续下跌,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和外资风险偏好深刻变化,港股相对跌幅更深。市场表现是结构性的,行业层面,哑铃策略两端的高分红资源股和AI引领科技股表现较好,地产、制造业等行业表现较差;市场风格,偏向非机构持仓和小微盘股,机构偏好的成长股则显著跑输。10年国债全年趋近单边下行,年底收于2.56%。股跌债涨,权益资产估值水平新低,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进一步上升至年末的1.25倍标准差,股息率与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比值处于历史100%分位。而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3%分位以内,即便考虑到美元加息的影响,恒生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超过8%,且高出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这在港股历史上十分罕见,具备显著的底部特征。港股性价比高且部分港股公司稀缺性强,酝酿着风险回报比极佳的投资机会。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非传统因素影响加重,权益投资挑战更大。市场长时间和较深幅度的下跌,股票估值普遍处于历史最低位,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对应着战略性的机会,并且机会分布广泛,因此本基金产品持续超配权益。在此位置上,重要的是有效分配敞口以正确承担风险,通过持续挖掘投资机会获取超额回报。因此,2023年本基金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从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组合等多方面构建高性价比投资组合。1、基于股权风险溢价的资产配置策略,本基金报告期内维持了对权益资产较高的配置比例。港股估值处于绝对底部,存在系统性机会,港股配置比例保持上限。2、从行业和个股层面持续优化组合,自下而上积极配置低风险、低估值、持续成长的公司,同时行业风险和风格风险相对分散。本基金重点配置了有色金属、房地产、医药、互联网、银行、石油石化、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相关个股。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在转型、债务、地缘等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经济或市场非稳态,权益资产表现更为分化,几年之前略显鸡肋的红利资产是今日的明珠,风浪中大船更如磐石而扁舟飘摇不定。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化解风险是重要的宏观背景,当下普遍看重确定性,而保持在场且敢于想象的难度颇高。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正确承担风险并挖掘有超额回报的投资机会是持续的工作。1、 权益资产是系统性、战略性的配置位置。(1)权益资产调整时间长和幅度足够大,估值水平低而风险补偿高,跨期投资风险低,具有很强的右偏分布特征,是最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2)转型和改革期,经济基本面加减短期难以形成合力,离循环顺畅、供需再平衡仍有距离,但既看到地产、地方债风险确在化解,更要看到查缺补漏后的融合发展、产业竞争力、跨国布局、企业调整等的中微观的进展。2、 进一步是重视估值,积极筛选高预期回报的公司。我们对于市场基本面的描述与大部分投资者没有显著的分歧,但对估值的思考让我们愿意在这样的基本面底色下对于权益资产更为乐观。普遍的低估值让我们有机会找到足够多风险收益特征右偏的投资机会构建组合。3、 高股息策略长期回报偏贝塔,且并非低风险策略,投资更重要是基本面和定价。我们对于市场看重上市公司股东回报的底层逻辑并不排斥,但高股息策略在趋势中被投资者不断强化和线性交易,标杆公司的性价比持续下降。我们的思路是从周期、成长、资本供给或创新等可能性出发,寻找预期回报率足够的、潜在高股息标的。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我们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通过精选基本面良好、盈利增长积极、价值被低估的个股,构建高预期回报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1、供给端收缩或刚性,具有较高成长性、盈利弹性或股东回报提升空间的价值股,包括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房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等。(1)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1)中期供给端约束刚性,基本金属总体呈现出低产能弹性、产能不稳定、全球性低库存的特征,导致价格中枢继续抬升。2)历经国内需求考验,海外产能及库存需求补充,新兴领域需求扩散,需求持续有增长。3) 部分公司存量资产价值高且仍有较好的量增预期,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分红能力,估值定价仍较低,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较高。(2)房地产,1)政策积极转向激发有效需求,先量后价,先二手再新房。购房者首付、利率等调整,负担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加上房价大幅度调整,一线二手房的成交量已较大幅度回升,价量变化将加速新房需求触底。2)市场调整充分,优质供给收缩更快。住宅近一年销售面积跌破8.5亿平米,自高点跌幅超过50%,量的角度相比其他国家同期倍速下行。而住宅近一年新开工面积跌破6.2亿平米,自高点跌幅超过63%,随着库存消耗和新开工萎缩更快,未来优质供给缺口的概率继续上升,有利于消除房企存量资产的价格压力和提升头部优质房企市占率逻辑的兑现。3)头部优质房企在地产回归消费属性过程中再出发,据优势区位,供有竞争力的房子,有望在估值水平极低的起点上,实现较高的回报预期。(3)电力及公用事业,1)环保运营为代表的公司正进入资本开支周期尾声,在新的周期中,相比盈利提升程度,该类型公司自由现金流提升更明显,且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均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性。2)该类公司长期被市场抛弃,估值较低,尤其是在港股市场,长期相比净资产大幅度折价,而实际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小,在自由现金流转换期有更高的可能性被市场重定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水平很高。2、业务成长属性强、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智能电动车、电子等科技股。(1)医药行业大药企迎来经营周期拐点,成长性变得更便宜。1)生物医药融资浪潮消退让创新药行业供给逐步收缩。在港股18A和科创板助力下的生物医药融资热潮,为产业积累了一大批具备竞争力的新药研发管线、企业家、中高级从业者和产业链,而随着资本周期的退潮,创新药行业的供给无论是企业自己投入还是在一级市场进行管线的收购都变得更加便宜。2)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国内鼓励医药创新政策频出。中国正在从创新药的主要引入方转变成授出方,202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交易中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海外基金在中国寻找优质低价的创新药资产,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在获得全球认可。国内政策端,在审批、医院准入、医保纳入、商保、融资等环节给予更多支持,随着政策逐渐落地,有望提高创新药资产的回报率。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例如一些传统药企处于转型创新的过程中,PE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随着成长性的释放,他们有机会借经营杠杆充分体现出盈利弹性,具备相当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2)港股智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成长性迎来重要拐点。1)集中度提升带来盈利改善预期。主流新势力二代车型完成新老更替,爆款逻辑验证后,通过产品线扩张和渠道扩张来扩大规模,逐步提高市场份额,知名度和品牌力均得到提升。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头部新势力有望迈过盈亏平衡点,进入良性循环。2)出口打开成长空间。中国生产的智能电动车从产品力和性价比两方面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力,出海势在必行,我们看到头部品牌在车型认证、渠道拓展方面已经有所布局。即使欧盟等地区加征关税,国产车企也可以通过本地化生产的方式来打开市场。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智能电动车市场经过激烈洗牌,品牌格局已经初步成形,合资燃油车业务收缩,剩余玩家突围成功的概率提升,但市场基于静态的财务表现定价,数个公司市值已经跌破重置成本,也大幅低于产业资本的定价,当前时点具备较高的赔率。(3)看好AI带来的端侧创新周期和云端资本支出。1)换机周期已经大幅拉长,AI带来的创新周期有可能拉动端侧的需求总盘子。设备公司,尤其是对应了相关创新环节的设备公司能充分受益行业总盘子的贝塔和相应环节的阿尔法弹性。2)尽管AI还没有杀手级的应用让投入闭环,但云厂商的资本支出未来几年确定性仍较强,而产业链受益的公司可能仍未计入产业周期带来的成长性,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3、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端已经出清或者即将出清,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基础化工等。(1)国内需求相对稳定,但供给制约程度更高的细分行业。如动物蛋白板块,1)需求风险在去年有较充分的释放,今年需求相对稳定。2)更为关键的是供给端,行业持续亏损引发产能大幅去化已确定,叠加近端负面扰动层出不穷,猪粮比正处于回升期,产品价格已进入右侧。3)部分龙头公司的在产量处于高位,成本优势最为显著,将最大程度受益于价格的上行期和持续期,有望充分展现高盈利弹性。(2)广泛的中游制造业目前正处于行业供给出清中,而需求持续增长,看好其中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1)截止到2021年的中游历史级别景气周期带来了极大的行业资本支出,这部分资本支出一方面让行业盈利,另一方面让企业的财务状况都出现迅速恶化,不少行业甚至头部公司都可能遇到债务压力,这将让行业目前极低的盈利情况无法持续,行业盈利底部已经见到。2)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仍然能有不错的盈利回报,并将有机会受益于未来供给侧的出清后的盈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