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瑞泰多策略混合(LOF)C
(011618.jj)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04-01
总资产规模
236.81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LOF)当前净值1.4212基金经理杨枫管理费用率0.9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23%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国投瑞银瑞泰多策略混合(LOF)C(01161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吴潇2021-04-012023-06-152年2个月任职表现3.38%--7.61%49.91%
杨枫2023-05-27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4.45%--5.1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杨枫--113.1杨枫:男,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历任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私募权益投资部投资支持经理、投资主办人、公募指数与多策略部投资经理。2021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2021年6月30日起担任国投瑞银顺成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8月5日起兼任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8月21日起兼任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4月13日起兼任国投瑞银瑞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5月27日起兼任国投瑞银瑞泰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2024年4月25日起兼任国投瑞银和嘉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5-2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二季度债市涨势依旧,长短端出现分化,曲线变陡,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利率债方面,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8bp,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8bp,30年期国债利率仅下行3bp。信用债方面,各期限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1年期、3年期AAA信用债利率分别下行31bp、37bp。二季度资金面平稳,货币政策也没有实施进一步宽松的动作,但在债券发行节奏偏慢、取消手工补息影响下,债券市场供小于求的情况加剧。在此背景下,央行多次公开对当前债券利率水平过低表达了担忧,官方表态延缓了长端利率的下行节奏和幅度,并导致交易配置资金转向中短端品种,期限利差扩大。报告期内本基金增加了中长久期债券品种的配置。转债市场二季度先涨后跌,结构分化明显。报告期内本基金对个别银行转债实现止盈卖出,转债仓位下降。中证转债指数二季度上涨0.75%,一方面,高评级、大市值转债个券表现尚可,另一方面,投资者对部分转债发行人的财务质量、偿付能力乃至退市风险的担忧大幅上升,部分低评级、低价券跌幅较大,“下有底、上不封顶”的传统转债定价信仰已被打破。在当前股市环境下,大部分转债个券的看涨期权始终处于深度虚值状态,期权的时间价值也在逐渐耗散。转债的债底或利息收入可理解为卖出公司看跌期权的收入,当市值大幅下跌、信用评级下调或财务问题暴露后,卖出看跌期权反而会给投资人带来较大风险。因此,很多低价券的波动率过大,不能简单类比为信用债进行持有,如何给其定价也超越了不少投资者的能力范围。后续转债投资策略继续“缩圈”,聚焦定价合理、信用资质和基本面过硬的品种。二季度股票市场先涨后跌,结构继续分化,沪深300指数二季度下跌2.14%,全A指数二季度下跌5.32%。报告期内本基金股票持仓结构基本平稳,部分个股小幅止盈。一季度GDP增长5.3%,宏观经济表现强韧,但一季度整体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情况要弱于GDP数据。出于对竞争环境、价格水平和地缘风险等因素的持续担忧,投资者调低了资本回报率的预期,从而导致总量数据的暖风未能吹到股票资产的表现上。虽然国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但A股只有少部分标的能够获得“低利率映射”,享受估值抬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仍低。价值方面,股票市场对长期确定性的追逐仍在延续,泛公用事业类的标的成为不少绝对收益投资者的底仓品种。成长方面,“能否角逐全球市场”成为上市公司实现下一轮成长空间的重要评判标准,兑现的手段包括产品出口、产能出海和绑定海外大客户。高股息投资蔚然成风,不少上市公司响应号召加大对投资者的回馈力度,高股息标的会越来越多,高股息内部也会加大分化,不能一概而论,如内需型高股息、资源类高股息、公用事业类高股息等等。本基金在未来投资中将进一步做好股票内部分类和资产配置,力争穿越周期,实现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期间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700以下,创出近年来新低,春节后市场企稳并快速反弹,一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23%。大小盘表现剧烈分化,去年表现强势的小盘股回撤明显,而权重股在此期间起到了稳定盘面的作用。本基金的选股侧重于业绩确定性高的大市值公司,在春节前的市场极端行情中有效控制住了净值大幅回撤的风险。经济方面,全球制造业PMI时隔16个月重回枯荣线以上,外需有望持续向上拉动出口订单及出海制造业;而随着财政资金逐步到位,传统内需中的基建开工情况预计也将逐步好转。虽然从量价看,地产可能还未见底,但地产已逐渐褪去“周期之母”的地位,我们注意到一些传统的地产强关联行业已经展现出景气独立性,未来在出口、消费以及新兴产业投资带动下,经济有望保持复苏韧性。一季度我们小幅止盈了部分涨幅居前的红利股,股票仓位有所下降,结构上提升了有色金属、能源电力以及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企业的持仓,降低了保险等金融业的配置。我们会从绝对收益角度更审慎地看待持仓个股的未来收益来源,从关注静态股息率转为关注股息的可持续性和业绩的潜在增长性。一季度债券市场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强势表现,各期限收益率均进一步下行,期限结构曲线由平变凸。以国债为例,1年期和30年期品种收益率均下行36bp,而5年期品种收益率仅下行20bp。信用债方面,二级永续债、城投债表现较强,中长久期品种利率下行幅度更大,5年期国有大行二级资本债下行幅度38bp,表现优于同期限利率债,信用利差趋于收窄。一季度资金面平稳趋松,货币政策也以宽松操作为主,包括一次50bp降准和一次25bp的5年LPR降息,幅度均超以往;另一方面,一季度利率债和城投债发行规模均有下降,上述因素共同导致了债券供需结构出现阶段性变化,市场参与机构行为趋于一致,带动了债券资产持续走强。一季度转债市场跟随股市大幅震荡,先跌后涨,中证转债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0.81%,其中大小盘转债表现分化,小盘转债跌幅和振幅更大。本基金一季度增加了债券配置力度,提高组合久期,同时增加了偏债型及平衡型转债品种的持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股票市场整体表现分化,红利股和小盘股表现较好,传统基金重仓股表现落后。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11.38%,而代表小盘股的中证2000全年上涨5.57%。疫情之后,2023年经济有所回暖,但在股票市场未能形成正向循环,信心仍需积累。随着存款、国债利率不断下调,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下行会显著降低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本基金股票持仓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为辅,坚持价值投资,收益来源包括股息、业绩增长和估值变动。2023年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不同品种出现分化,整体呈现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长期限债券优于短期限债券的特征。利率债方面,10年国债累计下行28bp,而1年国债仅下行2bp。信用债方面,1年期AAA高等级债券累计下行19bp,5年期AAA高等级债券累计下行56bp。回顾全年行情,2023年年初市场对经济复苏及地产回暖的预期在后续出现了修正,广谱利率继续全面下调,其中以3年定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利率下调幅度更大,达到65bp。信用债方面,下半年“城投化债”方案推出后大幅拉低了存量城投债的到期收益率。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全年下跌0.48%,表现弱于纯债,但优于股票宽基指数。本基金以高等级信用债和偏债型转债为主要持仓品种,赚取票息收入和波段收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经历了二季度经济转弱后,三季度经济出现企稳的信号,消费、基建有所改善,出口降速放缓。各分项中,地产后续对经济或仍有拖累作用,但经历了连续2年的快速下行后,地产在经济中的占比已经显著收缩,对经济拖累最大的阶段也已经过去。7月的政治局会议后,稳增长、稳信心措施加快出台落地,有助于经济见底回升,市场信心修复。三季度股市整体下跌,风格有所分化,价值优于成长。观察季度表现,沪深300下跌3.98%,国证2000下跌6.66%,而红利指数上涨1.87%。再看行业对比,赛道板块(TMT、新能源、医药)普遍回调,核心资产也表现平平,市场整体心态转向防御。三季度北向净减仓成为市场热议,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比年初的预期更加鹰派,其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抽水效应也会持续更久。报告期内,本基金调增了价值股的配置权重,对当下热门的红利策略,本基金不会仅参考股息率的高低作为选股依据,而是会综合考虑长期的复合回报潜力和短期的股息率、业绩增速和市盈率,构建性价比更优的投资组合。从绝对收益角度出发,希望赚取股息和盈利增长等方面的收益,并尽量减少估值下滑对投资组合造成的损失。三季度,转债依旧展现了比股票更好的抗跌性。三季度上证指数跌幅2.86%,中证转债指数跌幅仅有0.52%。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持有偏债型转债标的,并对部分转债选择以正股形式继续持有。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2023年国内GDP增速实现5.2%,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但无论市场参与者还是资产价格表现,都感受到和宏观指标的体感差距。GDP体现的是数量层面的增长,但去年价格层面的变化更大程度地影响了市场情绪,其中包括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商品价格方面,猪肉(必选消费品)和汽车(可选消费品)具有代表意义,但其价格下跌并不是因为需求下滑,而是由于供给充分、产业升级带来的良性竞争。不同经济参与者的体感不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货币购买力增强是好事;但对产业资本而言,竞争加剧意味着赚钱难度提升,不少上市公司也因此承受了估值下滑。资产价格则以房价调整为代表:从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的上升趋势来看,住宅整体已不再稀缺,供需趋于均衡。但因其金融属性,需求曲线和价格走势正相关,在价格下降趋势中,购买需求会主动延后,因此个别年份的地产销量大幅偏离长期均值也是可以理解的。展望2024年,房价能否企稳是重要观察指标,也是决定住房需求释放节奏的先行指标,大众消费和财政支出预计依然能够保持韧性。得益于中国商品的全球竞争力,2024年出口方面预计仍有结构性机会和增量。国内广谱利率依然在下行通道中,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有进一步调降空间,债券资产预计全年仍有不错回报。股票方面,短期内爆发式产业投资机会变少,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边界会模糊,在股票定价过程中,过去市场更关注中短期的业绩增速,而未来会开始关注久期,即当前的利润规模大概能维持多少年。和债券不同,股票久期难以精确计算,因此商业模式良好、企业竞争优势稳定、不易出现颠覆式变化的公司变得更受青睐,估值也有抬升的机会。和其他发达国家走向低利率时期不同,国内的企业产能可以出海,但金融资本无法大规模出海,只能聚焦在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机会上。过去国内曾涌现过的高息刚兑资产已逐渐成为历史,而无风险利率仍在下行,那么具备长期回报的个股将会收到持续追捧,本基金将继续专注于挖掘此类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