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灵动价值混合A
(010744.jj)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0-12-25
总资产规模
5.55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6060基金经理陈小鹭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200.44%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3.0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工银灵动价值混合A(010744)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王筱苓2020-12-252023-11-232年10个月任职表现-8.18%---21.99%47.89%
陈小鹭2023-10-10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26.76%---26.7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陈小鹭权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47.8陈小鹭先生:硕士,研究生,曾在华泰联合证券担任研究员;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2016年9月22日至2019年8月14日,担任工银瑞信新材料新能源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1月3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国家战略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2月25日任工银瑞信产业升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1月26日起担任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全球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基本面量化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代理基金经理。曾任工银瑞信优选对冲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2月28日起担任工银瑞信核心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1月13日担任工银瑞信核心机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0月10日担任工银瑞信灵动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10-1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展望2024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和市场有望逐步恢复,预计国内经济温和复苏,疫情之后的疤痕效应进一步淡化,政策效应逐渐积累。资本市场由于更加高频和敏感,前期对于悲观预期的计价更为领先,未来对于经济的恢复也有可能具有领先性,预计2024年市场表现略好于经济,我们认为机会大于风险。开年以来,市场经历了两轮先下后上的震荡行情,万德全A指数1-3月份表现分别为下跌12.59%、上涨9.67%、上涨1.35%,整个Q1录得2.85%的跌幅;4-6月份表现分别为上涨1.02%,下跌1.21%,下跌接近6%,波动幅度小于一季度但是同样是非常震荡。  在具体的行业层面,众多行业的供需格局演变持续进行中,包括传统的金融地产、制造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高端制造,乃至需求前景广阔的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等等,均有变化并在孕育机会。我们继续沿着经济复苏+行业格局优化的视角寻找传统行业中竞争优势扩大的公司,在估值匹配的前提下进行重点投资,尤其是一轮经济周期在经历从底部到复苏的早期阶段,早周期行业会更加敏感,行业格局经过优化的行业,未来的弹性会更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和市场有望进入一个有所恢复的阶段,预计国内经济有望逐步复苏,疫情之后的疤痕效有望进一步淡化,政策效应有望逐渐积累。资本市场由于更加高频和敏感,对于悲观预期的计价或许更为领先,预计2024年市场表现略好于经济,我们认为机会大于风险。开年以来,市场经历了一轮先下后上的震荡行情,万德全A指数1-3月份表现分别为下跌12.59%、上涨9.67、上涨1.35%,整个Q1录得2.85%的跌幅,波动幅度非常剧烈。  在具体的行业层面,众多行业的供需格局演变持续进行中,包括传统的金融地产、制造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高端制造,乃至需求前景广阔的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等等,均有变化并在孕育机会。我们一方面继续沿着经济复苏+行业格局优化的视角寻找传统行业中竞争优势扩大的公司,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寻找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备技术、产品等优势的成长类公司,在估值匹配的前提下进行重点投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站在2022年底的时候,我们对2023年的展望认为应该会是一个无论经济还是市场都是“修养生息”的时间窗口。从经济增长来看,在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经济活动和居民信心有望逐步恢复,但是增速不会太高;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跌之后也有望企稳,但是增量资金有限。上半年国内经济从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高频数据来看显示出了修复的态势,但是持续性不强,三季度在政治局会议之后,各部门政策持续出台,对国内经济和信心的恢复具有提振作用,进入四季度经济内生动力有所减弱,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在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的压力下,国内占比最大的资产价格承压,在汇率波动的背景下,北向资金下半年流出1449亿。全年国内权益市场持续震荡走弱,万德全A指数下跌5.19%,连续两年下跌,全年来看1-4季度表现分别为上涨6.47%、下跌3.20%、下跌4.33%,下跌3.84%,仅1季度上涨。虽然7月份之后政策预期加强,大宗商品走强,南华商品指数下半年上涨10.04%,全年上涨6.21%,权益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背离,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权益资产作为长久期资产,计入了更多对中长期悲观的预期。但是回归政策的动作和对高频的经济数据的观察,我们认为国内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前期快速下行的趋势,进入缓慢的恢复通道。  在基金操作上,我们基于“修养生息”的看法,仍然维持对低估值价值板块的配置。从中期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格局的变化具有可见性,相比于前几轮周期中,更加激进的高杠杆型民企扩张速度超过行业,本轮周期更多的是对硬着陆风险的应对,高杠杆激进型企业的扩张不会重现,相较而言更加稳健的龙头公司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得更好的市场空间,我们遵循资金、土地以及销售的维度去观测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继续维持对龙头房地产公司的配置。另一方面,我们也维持家居公司的配置,较高的竣工增速叠加二手房销售数据企稳,带来家居公司更稳健的经营业绩,在经过了估值的压缩之后,行业龙头的仍然具有中长期的性价比。除此之外,三大工程建设的推动要早于商品房高频数据的拐点,所以可能短期看建材行业好于房地产开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A股持续表现疲弱,经过2季度的单边下跌,市场在7月份出现反弹,后延续下跌趋势。沪深300指数下跌3.98%,创业板指下跌9.53%。绝大部分行业出现下跌,其中传媒、计算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行业跌幅较大。受到能源价格表现强劲的影响,煤炭、石油石化板块表现居前,在疲弱的市场里逆势上涨。大金融板块充分发挥了避险作用,非银行金融、银行和房地产行业均有一定涨幅。大消费板块在本季度表现平平。风格方面,高估值、成长板块等成长性股票表现最弱,以低估值、高分红为特征的价值型股票表现较好;高盈利质量股、绩优股等,受到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尽管上半年已经跌幅较大,依然未能止跌,本季度继续下跌。国内经济在疫情防控放开后,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但进入2季度后,经济复苏动能环比走弱,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居民就业情况不佳,收入预期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得消费整体复苏疲弱。进入3季度之后,地产销售未能改善,就业、消费等领域没有大的变化。经过上半年的炒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题渐渐退潮,市场缺乏新的热点。  自从2022年4季度组合调整到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这一结构之后,今年自2季度以来表现不及预期,主要由于持续疲弱的宏观经济超出了市场预期,相关股票表现疲弱。我们在2季度即进行了调整,主要的调整思路就是选择今年业绩强劲、短期基本面较强的个股,调出过于依赖预期的个股。组合依然保持低估值的特征。3季度组合继续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调整,增持了煤炭行业,减持了建筑行业。根据半年报的情况以及实际调研反馈的信息,大消费板块、医药行业内部进行了个股调整。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和市场有望进入一个有所恢复的阶段,预计国内经济有望逐步复苏,疫情之后的的疤痕效应进一步淡化,政策效应逐渐积累。  资本市场由于更加高频和敏感,对于悲观预期的计价或许更为领先,预计2024年市场表现略好于经济,从市场本身的整体指数的历史序列来看,在有指数以来,无论是上证指数,沪深300,还是代表机构投资者的股票型基金加权总指数来看,历史上最多只有连续两年的收跌,但是本轮调整,已经经历了连续3年的阴线;从股债风险收益比来看,当前处于历史上5%以下的分位;从市场本身的绝对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万德全A市盈率16倍、上证指数市盈率12倍左右的估值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觉得2024年市场本身机会大于风险。从具体的微观结构来看,市场参与的资金尚有分歧,其中海外资金在流出过程中,暂未看到流入的转变,国内机构资金由于在19-21年的扩容中,增加了3-4倍,但是本轮调整中还未有大规模流出,仍然有赎回压力;但是可以看到一些产业资本已经看到和认可自己公司或者熟悉的公司的价值所在,开始增持,居民本身的金融资产尤其是居民储蓄有所上升,在无风险收益下行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增加风险资产配置的可能。  在具体的行业层面,非常多的行业供需格局演变持续进行中,包括传统的金融地产、制造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高端制造;乃至需求前景广阔的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等等,有变化即孕育机会。我们一方面继续沿着经济复苏+行业格局优化的视角寻找传统行业中竞争优势扩大的公司,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寻找经济转型过程中,具备技术、产品等优势的成长类公司,在估值匹配的前提下,进行重点投资。